出自明张孟兼的《寄桃源郑徵士(其五)仍字》
拼音和注音
dùn jì táo yuán jìng , rì duì qīng léng cé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桃源:1."桃花源"的省称。2.指桃源洞。3.宋时临安县嘉会门外泠水峪,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桃源,为都人游集之地。
崚嶒:1.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2.高耸突兀。3.比喻特出不凡。4.指高峻的山。5.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遁迹:(书)(动)逃避人世;隐居:~空门。
张孟兼
名丁,以字行。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书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刘基尝告太祖,孟兼文章,仅次于宋濂及基。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惩治奸猾,令相牵引,每事辄株连数十人,吏民皆畏。擢山东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吴印系僧人还俗,孟兼轻侮之。印告太祖,太祖怒而杀之。有《白石山房逸稿》
原诗
遁迹桃源境,日对青崚嶒。
涧响惊夜雨,云寒冱春冰。
况此人事绝,沈忧岂相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