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风入松》
拼音和注音
xīn liáng rú shuǐ diàn wén liú , liù yuè lèi qīng qi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清秋:冷清的秋天。
六月:意思是一年中的第六个月;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近来无奈病淹留,十日废梳头。
避风帘幕何曾卷,翛然处、古鼎香浮。
兴至闲书棐几,困来时覆茶瓯。
新凉如水簟纹流,六月类清秋。
手抛团扇拈书册,无情绪、欲展还休。
最是诗成酒醒,月明时度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