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作品评述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明晃晃的天子啊,他的圣德高扬;庄庄肃穆的皇后啊,她的阴德将人安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像木头一样登上明堂,明堂中坐着;池水濛濛雾雾,家乡在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武力得以降服,文化昌盛;礼乐光明,是国家的支柱。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君臣关系已确定,君主永远无疆界;颜子再次出生,只能做卑微的臣子。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如果有人能统辖整个天下,忠诚将是他的衣服,信义将是他的裳衣。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吃着白玉,喝着琼芳,但心思久久不能舒展,路途遥远而迟滞。

【诗意与赏析】:
这是卢照邻创作的《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中的一首诗词。整首诗以夸赞和咏史的形式展现了唐代皇帝和皇后的崇高德行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

首先,诗中描绘了明明天子和穆皇后,称颂了他们的圣德与阴德,意味着他们是智慧和美德的化身,能够保护并兴盛国家。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天子坐在明堂上,象征着他的统治权威。池水濛濛雾雾,暗示了这个国家在他们的统治下就像是一片神秘的国度。

诗中还提到了武力和文化的相辅相成。武力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文化的力量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发展。

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天子统治的渴望,希望能有这样一位全面统一天下的君主。然而,诗人也感叹了路途的远阻和心思的荒凉。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皇帝和皇后的崇高德行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对于理想国家统治者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东来春色变层阴,甘霈前符望岁心。云叶乍惊重礎润,土膏先过一犂深。皇慈已浃流根泽,芳节殊非贯序霖。忽枉新篇真寡和,鼻声衰浊费长吟。

一自浮光抵玉融,东林山曲世为农。前场岁计禾麻麦,后圃年深竹荔松。博我多闻千载史,唤人深省五更钟。不消更会楞严语,面面披云挹晓峰。

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

万壑初收雨,鸦声唁客劳。溪寒鱼队散,秋静鸟行高。碧嶂前兼后,青猿断更号。卷帘双眼远,绕舍绿周遭。

识得庆云和尚,不痴自号痴翁。此老端如五老,高出庐阜诸峰。

太平无武备,一动未能安。庙算何时胜,人生到处难。役频农力耗,赋重女工寒。祗有旴江守,怜民不爱官。

一辔东风留不住。离歌断、日斜春暮。多事啼莺,妒情飞燕,一路送人归去。文君自被琴心误。却惆怅、落花飞絮。锦字机寒,玉炉烟冷,门外乱山无数。

拂拂轻黄染御衣,出群标韵异繁枝。此身已分京华隔,不谓天香尚许披。

自了尘缘后,山林恨不深。百年浑是梦,万事付无心。秋月寮中话,清风竹外吟。湖东多胜践,何日共幽寻。

莫嗔不寄一行书,半百光阴伏枕余。寂寞瓶储同靖节,荒凉壁立类相如。君今为况复何似,秋尽想应成定居。获稻谗终还墐户,有诗何日定遗予。

道和气兮袭氤氲,宣皇规兮彰圣神。服遐裔兮敷质文,格苗扈兮息烟尘。

封君培雍百年心,准拟霜秋色更深。办取数钱收一掬,此奴随处即成林。

斜日平山寒已薄。雪过松梢,犹有残英落。晚色际天天似幕。一尊先与东风约。邀得红梅同宴乐。酒面融春,春满纤纤萼。客意为伊浑忘却。归船且傍花阴泊。

绿槐蝉静日偏长,懒爇金炉百和香。莫摘池中莲子看,个中多半是空房。

一枕暑风外,事事且随缘。随缘何处琴剑,闲泊此层巅。日绕九天楼殿,烟抹四山林薄,尘土市声前。老眼醉还醒,犹得到诗边。桥南院,双桂隐,有名言。江湖人物,好在收拾付书帘。回首吾庐无恙,寄卧僧窗何事,鸿鹄本高_。水调赋明月,谁道更超然。

春满南宫白日长,夜来新值锦衣郎。朱排六相助神耸,玉衬一厅侵骨凉。砌竹拂袍争草色,庭花飘艳妒兰香。从今不羡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彼民若不骇舆,乃翁可就安车。击鲜之力不足,啜菽之欢有馀。

寂寞外物乱,境清心亦清。彼皆居深谷,此独处重城。夷齐食薇蕨,千古首阳名。

危楼何在水云中,穿市牙旗退自公。闲作此来横笛夜,爱看人醉落帆风。欢呼夹道江声合,硬语蟠空客技穷。姓字从今联沈谢,不知千古更谁同。

数朵芙蕖,嫣然一笑凌清晓。谢家池沼。秋景偏宜少。气挟清霜,似把群花小。秋风袅。湘君来了。一曲烟波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