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作品评述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明晃晃的天子啊,他的圣德高扬;庄庄肃穆的皇后啊,她的阴德将人安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像木头一样登上明堂,明堂中坐着;池水濛濛雾雾,家乡在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武力得以降服,文化昌盛;礼乐光明,是国家的支柱。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君臣关系已确定,君主永远无疆界;颜子再次出生,只能做卑微的臣子。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如果有人能统辖整个天下,忠诚将是他的衣服,信义将是他的裳衣。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吃着白玉,喝着琼芳,但心思久久不能舒展,路途遥远而迟滞。

【诗意与赏析】:
这是卢照邻创作的《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中的一首诗词。整首诗以夸赞和咏史的形式展现了唐代皇帝和皇后的崇高德行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

首先,诗中描绘了明明天子和穆皇后,称颂了他们的圣德与阴德,意味着他们是智慧和美德的化身,能够保护并兴盛国家。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天子坐在明堂上,象征着他的统治权威。池水濛濛雾雾,暗示了这个国家在他们的统治下就像是一片神秘的国度。

诗中还提到了武力和文化的相辅相成。武力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文化的力量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发展。

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天子统治的渴望,希望能有这样一位全面统一天下的君主。然而,诗人也感叹了路途的远阻和心思的荒凉。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皇帝和皇后的崇高德行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对于理想国家统治者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鸦鬓春云亸[1],象梳秋月欹,鸾镜晓妆迟。香渍青螺黛,盒开红水犀,钗点紫玻璃:只等待风流画眉。

窦家能酿销愁酒,但是愁人便与销。愿我共君俱寂寞,只应连夜复连朝。

平时野饭与岩栖,忽向皇都作住持。见说禅和蜂蚁聚,心闲只似瑞岩时。

十万流离仰二天,淮民只说使君贤。向来积貯知无有,此去规模要有传。幼学可能傅榷酤,远猷无惜助筹边。公馀更向髯参问,今赋梅花第几篇。

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练江风静,卧冰奁百尺,朱阑飞入。江远浮天天在水,水满半天云湿。白鸟明边,青山断处,眼冷江头立。月明潮上,苇间渔唱声急。几度吹老萍花,野香无数,欲寄应难及。天借诗人供醉眼,尊俎一时收拾。竹里行厨,花间步障,风雨生呼吸。酒阑歌罢,钓船先具蓑笠。

衡阳容有雁,岭表得无梅。半岁人南北,中宵梦片来。灯为输喜使,酒作嫁愁媒。莫决敲门句,几经改作推。

旧日采莲羞半面,至今回首匆匆。梦穿斜日水云红。痴心犹独自,等待郑公风。海上颓云潮不返,侧身空堕辽东。人间天上几时同。宫衣元不遇,无语醉醒中。

千峰梦里尚崔嵬,不记青鞋走几回。天恐锦囊犹欠阙,又添乳洞入诗来。

眼看重阳又过,难教风日晴和。晚蝉声咽抱凉柯。长天飞雁去,人世奈秋何。落落眼中吾土,漫漫脚下荒坡。登临还见旧山河。秋高溪水瘦,人少夕阳多。

邦计伤虚耗,边民苦乱离。诸公事缄默,三学论安危。灾异天垂戒,修为国可医。传闻上元夜,绝似太平时。

惨淡望京阙,慷慨梦天山。引杯中夜看剑,壮气刷幽燕。鼍鼓满天催曙,画角连云啸月,吹断戍瓶烟。犀角赤兔马,虎帐绿熊毡。仗汉节,伸大义,伐可汗。青冥更下斧钺,赤子要君安。铁骑千君观猎,宫样十眉环座,礕礰听鸣弦。莫厌兜鍪冷,归去又貂蝉。

清潭千古照悬崖,崖上飞流动地来。咫尺语音闻不得,夕阳佳景更徘徊。

怯见诗千首,悭持纸百番。纸多诗剩到,费杀哑儿言。

凝愁对孤烛,昨日饮离杯。叶下故人去,天中新雁来。连沙秋草薄,带雪暮山开。苑北红尘道,何时见远回。

何言恐偷檥,自是君妇懒。五日缝一巾,犹道苦未晚。

引卧於宁海,将宜甫为凭。交霞友做雪朋,郎分明为证。定便除色欲,神玄牝清澄。升火降两相吞。内敢言游泳。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山空蕙气香,乳管折云房。愿值壶中客,亲传肘后方。三更礼星斗,寸匕服丹霜。默坐树阴下,仙经横石床。

急雨开新霁,薰风献嫩凉。苔花停画壁,云叶护书床。枕上清风细,诗中雅兴长。地偏人到少,幽鸟语新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