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吴藻的《台城路》
拼音和注音
jiā shā chū dì yòu gǎi , shèng héng zhī shòu yǐng , chuī tòu lín d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袈裟: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吴藻
吴藻,清(一七九九―一八六二)女。字苹香,自号玉岑子,仁和(今杭州)。人。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尝写饮酒读骚图。著有香南雪北庐集、花帘书屋诗、花帘词、读骚图曲。
原诗
南湖绿净无今古,年年夕阳红湿。
卖酒人家,试香池馆,一样帘波三尺。荒凉故迹。
想曲曲阑干,玉纤曾拍。
旧日妆台,杏梁除是燕相识。
袈裟初地又改,剩横枝瘦影,吹透邻笛。
老去秋娘,后来词史,画里依然裙屐。垂杨自碧。
便啼煞春禽,不成春色。花月沧桑,水楼传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