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旅中

来时江梅散玉蕊,归去麰麦如人深。
桃花只解逞颜色,唯有垂杨知客心。

作品评述

《春日旅中》是宋代诗人刁文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日旅中

来时江梅散玉蕊,
归去麰麦如人深。
桃花只解逞颜色,
唯有垂杨知客心。

译文:

春天的旅途中

来时江边的梅花飘落着晶莹的花瓣,
归去时麦田里的麦穗高高地扎根。
桃花只懂得炫耀它的色彩,
只有垂柳树了解旅人的心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旅行的景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春天来临时江边梅花的景象,梅花散落的花瓣如同玉石一般,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这里描绘的是春天的韵味和生机。

接着,诗人描述了离开时的场景,麦田里的麦穗高高地扎根,象征着生活的牢固和深厚。这里表达了对归去的思考,人们在旅行中获得的经历和收获在归途中会深深地扎根于心。

然后,诗人提到桃花,指出桃花只懂得炫耀自己的美丽色彩,暗示人们往往只追求表面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的价值。这里呼应了前两句的描写,通过对比桃花和梅花,表达了对真实和纯粹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垂柳树作为象征,认为只有垂柳树能够理解旅人的心情。垂柳树柔软的枝条和轻盈的姿态,恰如旅人在行程中的感受和心境。这里表达了对旅人心灵寄托的理解和赞美。

赏析:

《春日旅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和旅行的感受,并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诗中通过梅花和麦穗、桃花和垂柳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真实和纯粹的追求,以及对表面功利的批判。诗词简洁明了,意境清新,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此外,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结合,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的描绘,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色。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哲理价值。

诗词推荐

今岁日馀二十六,来岁年登六十二,尚不能忧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间事。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麹昏昏睡。早晚相从归醉乡,醉乡去此无多地。

七泽波涛笔下吞,相逢晓日上天门。祗今出处难同调,惭愧高轩几访存。

濮上今秋月,於人太有情。银盘随水涌,素练截江横。岸阔且犹近,船虚夜自明。寒光连上下,万里一心清。

秋风张翰计蹉跎,红豆年年掷逝波。误我归期知几许,蟾圆十一度无多。

人言是金屋,我见即柴门。但认安身处,区区何足论。

寒盟得问鸥。

一纸书封四句诗,芳晨对酒远相思。长吟尽日西南望,犹及残春花落时。

荒林春足雨,新昏迸龙雏。邻叟勤致馈,老人欣付厨。朝餐甘饱美,放箸为嗟吁。惜取葛陂杖,犹堪代我驹。

雨随牛迹坡坡绿,云转山腰树树齐。江阁晚添凉似洗,隔林时有野莺啼。

新鞭暗入庭,初长两三茎。不是他山少,无如此地生。垂梢丛上出,柔叶箨间成。何用高唐峡,风枝扫月明。

雪裹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姜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形名未立,腾兆未分。全无巴鼻,彻底浑仑。

三旬补被西亭宿,卧对唐碑看不足。重闱锁断夕阳天,恰以当时万竿竹。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

大似贤臣扶社稷,遇明则见暗还藏。(《影诗》,见《吟窗杂录》)

白布衫宽乌角巾,谁知曾扈属车尘。行婆内翰共邻曲,田父拾遗相主宾。设苜蓿盘殊菲薄,沽茅柴酒半漓淳。直令爵齿如荀爽,晚节依然愧逸民。

旷望危桥上,微吟落照前。烟霞浓浸海,川岳阔连天。白鸟格不俗,孤云态可怜。终期将尔辈,归去旧江边。

日薄风狞,万里空江,隐隐有声。旋千旗万棹,一时东指,青山断处,白浪成层。渐近渐高,可惊可喜,欻作雪峰楼外横。教人讶,是蛟斗龙争。属镂忠恨腾腾。要句践城台都荡平。奈岸身不动,潮头自落,又如飞剑,斫倒鼍城。若到夜深,更和月看,组练分明十万兵。尤奇特,有稼轩一曲

竹色覆禅栖,幽禽绕院啼。空门无去住,行客自东西。井气春来歇,庭枝雪后低。相看念山水,尽日话曹溪。

驾犁岂知耕,布谷不入田。大农坐官府,百吏饱穷年。

烟中芍药朦胧睡,雨底梨花浅淡妆。小院黄昏人定后,隔墙遥辨麝兰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