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歙州兴唐寺

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
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
鸟归残照出,钟断细泉来。
为爱澄溪月,因成隔宿回。

作品评述

《游歙州兴唐寺》是唐代诗人张乔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描绘了作者游历歙州兴唐寺的景色,并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和思索。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
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
鸟归残照出,钟断细泉来。
为爱澄溪月,因成隔宿回。

诗人首先描绘了歙州兴唐寺的山桥,将其形容为一座通向绝境的桥梁,让人不由得回忆起禅寺的天台。接下来,诗人寻找幽静的小径穿过竹林,登上云边的古台。这里的景色宁静而古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一幅夕阳西下时归来的鸟群和叮咚的钟声,以及细细流淌的泉水。这些景象使诗人更加沉浸在这美丽的环境中。

最后,诗人以爱情的名义将自己与澄溪中的明月联系起来,吟唱随夜晚的回响成为诗人思想的一部分。这充满了浪漫色彩和诗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山水的赞美和渴望。作者利用了描写细节和意境的手法,呈现了一个宁静、古老和爱情交织的景象。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慨。

作者介绍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诗词推荐

溉釜熟轮囷,香清味仍美。一线解琼瑶,中有家人齿。

抒情

九月奇寒前未闻,巷南巷北无行人。冥凌尽用大冬手,肯为岁华留小春。阴风吹雨作冰屑,驼裘如铁绵裘折。可怜篱下木芙蓉,不独宜霜更宜雪。

抒情

忽送林光禽有语。飞入遥空,失素归洲鹭。照处无私清望富。馀辉不惜人人与。玉绳欲到中天路。且待飞觞,缓缓移琼步。花下影圆良夜午。东南楼上还相顾。

抒情

屋小檐深昼不明,板床支凳兀难平。萧然四壁埃尘绣,百遍思君绕室行。

抒情

高馆良宵睡思迟,葛巾重著半醺时。都将满抱林泉兴,付与闲窗墨半池。

抒情

锢党纷纷果是非,当时高士见精微。可怜窦武陈蕃辈,欲与天争汉鼎归。

抒情

寂寞江村客,弥漫大雪天。愁云纷密幕,虚籁极饕颠。坐听天窗落,时将书幌褰。胎禽羞洁白,閒客失明鲜。势急鹅毛堕,寒欺雁翅翩。鼠形方诮璞,蜡貌遽摧鞭。鲛室绡盈轴,阳公玉种田。蝶衣匀腻粉,蚕茧剥吴绵。近柳横飞絮,穿榆并坠钱。后庭迷玉树,清禁覆花砖。帝子剪湘水,铜仙

抒情

[圜钟为宫]维帝奠位,乃咸于时。孰主张是,而枢纽之。觳我腹我,比予于见。告我冠服,迨其委蛇。

抒情

秦望山前撞老爷,一拳打得鼻头喎。衲僧气息都忘了,无复寻香嗅杂华。

抒情

宫样衣裳浅画眉,晚来梳洗更相宜。水精鹦鹉钗头颤,举袂佯羞忍笑时。

抒情

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年来未归客,马上春欲暮。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抒情

人间跌宕简斋老,天下风流月桂花。一壶不觉丛边尽,暮雨霏霏欲湿鸦。

抒情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抒情

用意十分巧画眉,妆成独自惜容仪。非缘郑袖能歌舞,自是人心著处迷。

抒情

梦向清江不见涯,觉来身乃太行车。新居寄我山中集,倦枕浑忘午后茶。爱此好风当北牖,待来明月望西斜。但怜独鹤归何晚,不问满林先暝鸦。

抒情

金盆水冷又重煨。不肯傍妆台。从教髻鬟松慢,斜亸卷云钗。莲步稳,黛眉开。后园回。手挼柳带,鬓插梅梢,探得春来。

抒情

里巷多通水,林园尽不扃。松身为外户,池面是中庭。元氏诗三帙,陈家酒一瓶。醉来狂发咏,邻女映篱听。

抒情

树头梅豆小,水际荻茅鲜。老客携名酒,顽胥纳俸钱。喜寻临晚兴,恨入惜春联。不似西湖乐,东风荡画船。

抒情

春阳入我圃,窗户弄喧景。幽池明可鉴,翠竹列如屏。折枯呈紫茎,掊坟见红颖。端居阅时序,人事谢参省。生才不济世,不如守闾井。聊慕庄氏说,处阴以休影。兴来读我书,兴尽煮吾茗。崔侯乃同好,每见辄自警。守道心常晏,感时叹屡永。边隅事未宁,豪俊当驰骋。西麾覆妖巢,北指

抒情

气禀无为秀,钟灵付秉钧。周南知盛德,江左在斯民。衮绣东山望,貂蝉彩服春。帝师殊寿祉,汉祚有元臣。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