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梅尧臣的《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rì luò wèi luò chē mǎ dòng , zǐ guī dī xuè zhuàng shì jī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子规:(名)杜鹃(鸟名)。
壮士:(名)健壮勇敢的人。
日落:太阳西沉。
车马:〈名〉车辆和马匹,泛指交通工具。
滴血:旧时用血辨别亲属真伪之法。据说至亲之血,共滴水中则相凝合,验尸时,以生者之血滴死者骨上则渗入。指杜鹃的啼鸣。相传杜鹃啼至滴血乃止。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原诗
春风东来几万里,相送入关如有情。
灞陵原边柳条暗,咸阳桥畔桃花明。
自古恨别此两处,十千美酒琉璃倾。
日落未落车马动,子规滴血壮士惊。
行哉使君负胆气,蜀道虽险心常轻。
是时门前大桐树,烂漫紫萼啼流莺。
弟兄同怀不可见,应亦梦觉嗟远程。
太白山前一尺雨,桑下问蚕田问耕。
郡城夜开百姓喜,喜从迢递壶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