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作淮口遇见诗戏用其韵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作品评述

诗词:《迨作淮口遇见诗戏用其韵》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中文译文:
当我在淮口写下这首诗,感到自己的诗就像一匹得了病的出色骏马,悲鸣着跑向了草地的边缘。
有一个孩子真正是一匹骏马的后代,一喷一声,群马都被吓倒。
保持内心平静,不要妄加吟咏,名声不宜过早而来。
借助风和涛声,我的笔力仿佛风暴扫过孤云。
不如陶家的孩子,围着房子寻找着梨子和枣子。
你看,用这样的韵律押韵,已经胜过了郊野和岛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自嘲诗。诗人以自己的诗作比喻为病骥,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潜在的不满和自我怀疑。他感叹自己的诗作无法得到真正的认可和赞赏,就像一匹得了病的骏马,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诗中提到了“有儿真骥子”,意指有人能够在诗歌创作中取得真正的成就,一经问世就能够引起轰动,让其他的才子们望尘莫及。

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告诫自己要养气,不要过早追求声名。他认为诗作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练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声名和名利的淡然态度,认为过早地追求名声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诗的最后几句中,苏轼运用风涛和孤云的意象来形容自己的诗笔,表达了他在创作中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决心。他自比陶渊明,认为自己的诗才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才子,用强大的押韵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胜过了一般的田园诗作。

整首诗以自嘲和自省为主题,反映了苏轼对自己诗才的自我评价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展示了苏轼豪放的诗风和对于诗歌创作的热忱,同时也凸显了他对自身才华的不满和渴望得到真正的认可。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君将会稽去,旧迹可以嬉。予因状其美,赠子临路岐。子不以为乐,但愿有以规。噫吾岂无说,畏子未及裨。既求不语子,吾曷忍子欺。前年子渡淮,夜泊洪泽湄。有鬼称使者,来告风波期。子时再拜谢,乃被邻船嗤。逡巡鬼复至,复附船家儿。怒彼慢嗤士,明当使惊危。船儿傍舷回,走若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建云斿,建云斿,土风到处总相犹。朝了霍山朝岳帝,十分打扮是杭州。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明朝吾渡海,汝魄在它乡。六七年华短,三千客路长。招魂情黯黯,归骨事茫茫。有子应年长,平生不汝忘。

江上春风几日回,一枝先傍小堂开。恨无冷艳连天白,已有生香特地来。

宝峰高士罕曾至,岩前雪压枯松倒。岭前岭后野猿啼,一条古路清风扫。

山前湖水抱烟村,湖外山光隐若存。泛宅浮家聊自托,荫松藉草欲谁论。物情鱼沫真堪笑,世事槐安不在言。回首故园煨烬里,归欤犹胜傍人门。

阁上南薰声作秋,俯看木末翠光浮。倚窗忽见金鸡落,滚出前溪一线流。

卧来生白发,览镜忽成丝。远愧餐霞子,童颜且自持。旧游惜疏旷,微尚日磷缁。不寄西山药,何由东海期。

继文犹旦暮,归启已讴吟。画手传英气,书筠见德音。铸铜余故鼎,啄草付春禽。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

处处鸡豚竞赛冬,皆言太守致年丰。老农记得庄生说,姑射仙人恐是公。

晋宋齐梁几帝陵,土堆谁解有英灵。三台五省纷纷改,惟有钟山只麽青。

寄语巴中客,频频镊鬓霜。峡云春梦远,江月夜珍藏。才刃应多暇,词锋恨太刚。僧邻雨花地,何日再长堂。

结束征东换黑貂,灞西风雨正潇潇。茂陵久病书千卷,彭泽初归酒一瓢。帆背夕阳湓水阔,棹经沧海甑山遥。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

玉盂祝水起波云,笔下雷声泣鬼神。龙虎山前山后间,先生活尽几多人。

幻身危抱十年病,青眼俄成一旦昏。夜席何常卧尊者,晨炊不拟饭王孙。蜗涎有几春潮涌,鸡唱无凭晓日暾。惟有阿枢痴不去,几回惊起问家尊。

一原英魄一山藏,回首怀忠道路长。天意未开南北限,要教北学王南方。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旧见寒花蜡蔕红,宁知泌入雪肤中。绝怜金谷佳人坠,到地余香散晓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