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世贞的《长歌行答于鳞(其一)》
拼音和注音
zhāo zhāo yáng chūn sè , lìng wǒ hǎo róng z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昭昭:1.明亮;光明:烂昭昭兮未央。2.清楚;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春色:(名)①春天的景色;春光:~满园|~撩人。②指酒后脸上泛红或脸上呈现的喜色:他喝得尽兴,脸上已有~。
昭阳:1.岁时名。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2.汉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阳春:(名)指春天:~三月。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原诗
昭昭阳春色,令我好容姿。
庶草各自骄,谁能念先萎。
秋气发鸣蝉,噭噭多伏悲。
逝水但知东,逝日但知西。
人生坚强志,乃欲与时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