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五首其三·夏后氏

景命还将伯益传,九川功大若为迁。
讴歌终在吾君子,岂是当时不让贤。

作品评述

《咏史五首其三·夏后氏》是范仲淹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夏朝的传承和伟大功绩,表达了对当时君主的赞美和对贤者的敬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景命还将伯益传,
九川功大若为迁。
讴歌终在吾君子,
岂是当时不让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夏朝的传承为主题,通过赞美夏朝的创始人伯益,表达了对夏朝伟大功绩的敬佩。诗中提到了夏朝的九川,指的是夏朝的九个州郡,这里用来象征夏朝的疆域辽阔和统治力量的强大。诗人认为夏朝的功绩如此伟大,几乎可以与迁徙山川相媲美。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夏朝君主的赞美和对贤者的敬仰。他认为歌颂夏朝的功绩最终归功于君主的明智决策和贤者的才能,这些人才是当时的真正英雄。诗人反问,当时的人们怎么会不尊重这些贤者呢?这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和对贤者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夏朝的赞美,表达了对夏朝创始人和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推荐

庭下秋风草欲平,年饥种豆绿阴成。白花青蔓高于屋,夜夜寒虫金石声。

采采江蓠步石碉,东望海堤青不断。故人泮上谁饮酒,尺素不来鱼尾短。黄子卓牵文更奇,命驾千里赴相思。长江凫雁不足数,旷野虎凶将何之。景德寺前读书阁,彦国九原不可作。寄声故人加餐食,昨夜秋风淮水恶。

新甫移根远,苍然对两翁。闭门三尺雪,仰枕一亭风。东郭颜何厚,西来意莫穷。未应输狭小,酿酒待春丛。

茅檐月有千金税,稻饭年无一粒租。生事萧条人问我,水芭蕉与石菖蒲。

铺昭典礼,诞合神灵。飨通纯孝,治感至馨。郁香既祼,圣酒来宁。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金门学士富才华,又拥双旌照水涯。海日三竿随放仗,春风五马去如花。帐兵夜握龙泉湿,舞女朝垂锦带斜。君看有唐贤太守,风流常是属诗家。

越江女,越江莲,齐菡萏,双婵娟。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涟。时逢岛屿泊,几共鸳鸯眠。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薄暮归去来,苎罗生碧烟。

渥赭随颜罢,飞霜入鬓新。夜壶寒展刻,冬晷急驰轮。名美诚堪徇,身闲我独亲。聊持一樽酒,不为画蛇人。

水边篱落影疏疏,一见风姿意豁如。驿使莫嫌时节晚,少留春半作春初。

雨收霰止绝纖埃,压瘴迎丰光已开。欲积忍将靴踏去,初飘喜着袖盛来。微微糁体寻生粟,稍稍粘枝辄乱梅。不解高楼办歌舞,典衣亦合买新醅。

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看花思食实,知味少人共。霜降百工休,把酒约宽纵。

谁家墓头作寒食,野棠离离间古柏。香毂辚辚拜扫归,日暮风吹纸钱白。纸钱不到黄泉路,岁岁化为坟上土。人生苦乐百年中,笑杀荒山石羊虎。西家女儿哭未休,城东又作踏青游。满地花枝斗芳草,还嫌落日催归早。待得明年寒食时,又来挂纸一沾衣。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吴松江畔,对烟波浩渺,相忘鸥鸟。日日篮舆湖上路,十里珠帘惊笑。高下楼台,浅深溪坞,著此香山老。辋川图上,好风吹梦曾到。不用金谷繁华,碧城修竹,自比封君号。万壑千岩天付与,一洗寒酸郊岛。霖雨方思,烟尘未扫,合挽三江倒。功成名遂,却来依旧华表。

古今多少好英雄,未必奸邪未必忠。上党鼎膏流地白,长平坑血溅天红。三边传檄兵虽息,二榷开场货未通。更愿年丰富金帛,饱装驼驾为和戎。

城中得此观,不用远寻幽。松影半坛月,竹色一帘秋。

厥不云乎,惟其惟时。上天所保,福禄不亏。

懿文光典册,善美过昭明。历数归元子,哀荣动圣情。神灵游帝所,陵寝镇天京。诔德南郊在,千秋有颂声。

南山披时寒夜中,一角不动毗岚风。何人见此生惭愧,断续犹应护得龙。

梅霖博得遁翁怜,磊磊诗邮忽到前。噀雾扫清尘外马,瀑泉呼起耳中蝉。妨它种事并芒事,知是丰年或歉年。陋巷一瓢应易足,更无思虑且安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