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

棒下血淋淋,真鍮不博金。
鸳鸯亲绣出,休更觅金针。

作品评述

此首诗词是《颂古十七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释道行所作。该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绣品图景,并抒发了对工艺精湛的杰出技艺和珍贵物品的赞美之情。

诗词中的“棒下血淋淋,真鍮不博金”,描述了绣品的绣针如同棒状,手工绣制精细的花纹凝聚了绣工的心血和技艺。而“真鍮不博金”则意味着虽然绣线不是用金丝绣制的,但其精细程度却胜过金线的制衣工艺。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绣品的品质之高。

随后的“鸳鸯亲绣出,休更觅金针”,讲述了鸳鸯图案的制作过程。在这句诗中,“鸳鸯亲绣出”用以形容绣工栩栩如生地将鸳鸯形象绣制出来,给观者以视觉上的享受。而“休更觅金针”则意味着这样的绣品并不需要使用金针,只需细腻的手工和绣线就能表达出来。

这首诗通过对绣品制作的描绘,展示了绣工的技艺和心血,赞美了他们的精湛工艺。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于物品的品质追求和珍视之情。在古代文化中,绣品作为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被视为高贵、珍贵的存在。通过这首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种精致艺术形式的认可和崇敬,也传达了对于精湛工艺的敬佩和赞美。

诗词推荐

瀫水一言亲领略,桐城千里重相闻。节角谣讹斩新句,不知居士与谁论。

锐精文字里,今古叹毛锥。职在中书贵,功因大手奇。楮君频借重,墨客最相知。绝迹头童日,麟经万世师。

雨露桑麻清夜话,晴明柳少年心。

久思今忽来,双屦污青苔。拂雪从山起,过房礼塔回。偈留闲夜作,禅请暂时开。欲作孤云去,赋诗余不才。

舍了家缘更舍身。即非喂虎济饥鹰。幻躯识破自忘形。无耻无羞无染著,逍遥坦荡气神清。心中真佛现光明。

见录寻常咏,亲装复手题。言从永嘉後,重与建安齐。自古难知己,孤生每择栖。春风寄黄鸟,为向墓间啼。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在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祢,十里荼种。

白发时时脱,青山处处同。人行千里外,书到五湖东。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江左风华推第一,王氏堂堂文献出。乌衣诸郎能少屈,尚执中司三尺律。君方色养白头亲,吴兴水陆饶甘新。卞山之下苕溪滨,一洗长安肥马尘。君不见昔人负米长勤捧檄喜,敢论州县徒劳耳。

醉妃索南内,玉奴毙东昏。所以观物心,皇皇妙无门。

越水稽山,清明气、锺为人极。彯缨早、□中学问,从头施设。不受尘来霜壁立,常生意处春流活。与世间、别是一规模,师夔契。仙岛上,分风月。苍梧下,怀冰雪。更双亲犹是,朱颜时节。熏业要从青鬓上,乾坤如许丹山折。看凤衔、芝诏下层霄,朝金阙。

四时常有烟棚合,三月犹无菜甲生。

二年浏水司征榷。小却平戎略。征衫指日去朝京。恰恰一江新渌、可扬_。诗工画妙俱臻极。到处留真迹。一尊莫惜暂停桡。不待离歌唱彻、已魂销。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百花未报芳菲信。一枝深得春风近。只有雪争光。更无花似香。孤标天赋与。冷艳谁能顾。庭院好深藏。莫教开路旁。

帐中歌吹作,玉座翠帘曛。西陵迷望眼,日暮起浮云。

马蹄千里踏春风,为爱河阳制锦工。首重儒宗新像设,不妨特地拜文公。

入境诹民察吏余,罗浮赏罢更丰湖。相迎鱼鸟如相告,车骑今回又较都。

山深万木寂,一片古心枯。昨夜梅花月,相期道不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