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次韵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卢子不须従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
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二虫君不见水马儿,步步逆流水。
大江东流日千里,此虫趯趯长在此。
君不见鷃滥堆,决起随冲风。
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作品评述

诗词:《和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次韵》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逢人欲觅安心法,
到处先为问道庵。
卢子不须従若士,
盖公当自过曹参。

羡君美玉经三火,
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
故应千里共清甘。

二虫君不见水马儿,
步步逆流水。
大江东流日千里,
此虫趯趯长在此。

君不见鷃滥堆,
决起随冲风。
随风一去宿何许,
逆风还落蓬蒿中。

二虫愚智俱莫测,
江边一笑无人识。

中文译文:
逢见他人时,想要寻找心灵的安宁之法,
无论到哪里,首先会问及道庵。
卢子不必跟从像你这样的士人,
因为盖公(指孔子)本应自行前往曹参处。

羡慕你拥有美玉,经历了三次火炼,
而我却笑自己像干枯的桑树一样困顿,只能孤单度过八个蚕茧。
仍然喜欢大江的清甜滋味,因此应该和你一同千里共同品味。

你是否看到了水面上的马儿,
它们步步逆流而行。
大江东流,每日行进千里,
而这些小虫却一直在此处不停地前进。

你是否见过淹没的小鸟堆,
它们在决口处起伏,随着冲击的风浪。
随风一去,宿在何处?
逆风吹来,它们又落在蓬蒿之中。

这两只小虫的愚蠢和智慧都无法预料,
它们在江边笑着,却无人能认识它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和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次韵》。诗中通过对心灵追求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希望找到一种能够让自己安心的方法。他到处寻求,首先向孔子的庵庙请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崇敬。

接着,苏轼以自己与卢仝的对比,展现了对卢仝的羡慕和自嘲。卢仝被比作美玉,经历了三次磨炼,而诗人自己则像是干枯的桑树一样困顿,只能孤独地度过八个蚕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卢仝才华的赞赏和对自己才华的无奈。

然后,诗人又表达了对大江的喜爱和向往。他喜欢大江的清甜滋味,并认为自己应该与卢仝一同品味千里江水的甘甜。这里大江象征着宽广的世界和人生的道路,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追求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以水马和淹没的小鸟为象征,描绘了逆流和随风的景象。水马步步逆流,象征着逆境中的奋斗和坚持;淹没的小鸟随冲风起伏,象征着顺境中的摇摆和不定。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人生中逆境和顺境的变幻无常,以及人们在变幻中的追寻和坚持。

最后,诗人描述了两只小虫的情景。这两只小虫愚蠢而智慧,无人能够理解它们。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自嘲,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智慧的思考。人们在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迷茫和无助,智慧也常常被误解和无人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追求和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意和才华。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横浦堂前举一卮,古榕阴下坐多时。连朝好雨千山涧,昨夜新秋一叶知。梅岭乡来逢行者,兰亭今日又羲之。家声不坠风流在,如见初寮说好诗。

四面楼成已壮观,兹楼仍更出云间。一条溪引五湖水,千里江分两岸山,是处风烟俱秀发,旧家气象顿追还。公余幸此同登览,一醉休辞酒量悭。

誓节摧孤幼,尘奁不复妆。夜机同妇织,晓陇课僮身。革旨期终养,衰荣毕后工。前罔指陶墓,旨鹤重妾凉。

仆仆漫郎踪迹孤,星星迂叟发毛疏。三千里外辞乡后,十八滩前问宿初。山未容云思底丽,风犹与雪议权舆。有蒲团在不能享,吾策从初悔读书,

千秋旧址益鸿禧,敕额祠宫盛一时。遗迹犹存贺公宅,丰碑新敞越王祠。

春寒沍连冬,春雪深数尺。千门拥琼瑰,跬步燕越隔。朝来有情意,淡日透云隙。殷勤贵公子,访我跨龙脊。登堂笑不休,为言督诗责。君尝许我诗,挽仰岁三易。至今犹未偿,无乃言遂食。我老苦健忘,百不记六七。公子诚有意,何吝话畴昔。昔也君过我,我方事琴历。尝为阳春弄,次第

竹绕疏篱水绕村,一枝无语更黄昏。暗香似识骚人意,月澹无风自入门。

虾蟆嚎沫为科斗,蜾臝衔虫化细腰。蠹穴荒陂有多少,乾风湿雨各飞跳。

古人欲写得丧形,万事画在方罫内。黑白胜负无已时,目送孤鸿出云外。

灵骨不随烟共尽,真心常与月孤明。

聊移小榻就风廊,卧久衣巾带佛香。白发道人还省否,前年引去病贤良。

摇摇歌扇举,悄悄舞衣轻。引笛秋临塞,吹沙夜绕城。向峰回雁影,出峡送猿声。何似琴中奏,依依别带情。

正欲登临,何处好、登临眺望。君约我、今朝携酒,古台同上。风静秋郊浑似洗,碧空淡覆玻璃盎。夕照外、渺渺万遥山,开青嶂。龙山事,空追想。风流会,今安往。我劝君一杯,为君高唱。今日谋欢真雅胜,休辞痛饮葡萄浪。纵黄花、明日未凋零,非佳赏。

青草长沙境,洞庭渺相连。洞庭西北角,云梦更无边。复有白湖沌,渺莽里数千。岂惟大盗窟,神龙所盘旋。白湖辛已岁,忽堕死蜿蜒。一鳞大如箕,一髯大如椽。白身青鬐鬣,两角上梢天。半体卧沙上,半体犹沈渊。里正闻之官,官使吏致虔。作斋为禳禬,观者足阗阗。敛席覆其体,数里

八十童颠抹霜雪,琉璃碧眼莲华舌。不将象步蹴驴骡,坐与如来过小劫。

日惨天无色,城危岁迫除。孤忠元自许,一死不知余。束衽全遗体,呼儿受诀书。登陴才信宿,肠断正愁予。

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积雪深一尺,堆琼迷山扉。豪客夜排闼,挑灯红炉围。成枭呼五白,转胜赏四绯。举觞无不釂,寒深酒力微。姑置博与酒,剧谈木屑霏。坐久更寝阑,疏钟到帘帏。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