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末明初王祎的《伤季高》
拼音和注音
dēng huǒ wēi máng yè , fēng chén hòng dòng qi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风尘:(名)①旧时比喻混乱污浊的社会生活。②比喻旅途的劳累:满面~。③旧指娼妓的生活。
灯火:(名)泛指亮着的灯:万家~。
微茫:隐约,不清晰:月色~。~的希望。
王祎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原诗
气化嗟何极,英灵杳莫求。
共期文作冢,谁遣玉为楼。
灯火微茫夜,风尘澒洞秋。
平生交友意,魂梦结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