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
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
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
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
金格期初至,飙轮去不停。
山摧武担石,天陨少微星。
弟子悲徐甲,门人泣蔡经。
空闻留玉舄,犹在阜乡亭。
空宇留丹灶,层霞被羽衣。
旧山闻鹿化,遗舄尚凫飞。
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想君旋下泪,方款里闾扉。
作品评述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是唐代李德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
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
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
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
金格期初至,飙轮去不停。
山摧武担石,天陨少微星。
弟子悲徐甲,门人泣蔡经。
空闻留玉舄,犹在阜乡亭。
空宇留丹灶,层霞被羽衣。
旧山闻鹿化,遗舄尚凫飞。
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想君旋下泪,方款里闾扉。
中文译文:
蝉蜕留下虚白,蜺鸟飞入上清。
同道之人悲剑解,旧友感觉衣轻。
黄鹄遥遥将要举起,斑麟庄严地未行动。
唯有鲍靓室,深夜中才能听到琴声。
金色的轮辗迎初至,旋风不停地离去。
山崩武装的巨石,天空陨落微小的星辰。
弟子们悲伤徐甲,门人们泪洒蔡经。
只听闻留下的玉舄,仍在阜乡的亭子中。
空旷的宇宙中留下丹灶,层层霞光覆盖羽衣。
旧山传来鹿变化的消息,遗留的舄仍然飞翔如凫鸟。
奇特的香气数日依然存在,何时白鹤才会归来?
思念君子时不禁泪下,方才敲响里闾的大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县孙尊师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友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蝉蜕和蜺鸟分别离去的景象,暗喻了孙尊师的离开。接着,诗人表达了与孙尊师有着共同理想的同道之人和故友对他的离去感到悲伤和惋惜。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了黄鹄和斑麟,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黄鹄即为黄鹤,象征着高飞的志向,而斑麟则代表着崇高的德行。这里表达了孙尊师还有辉煌的前程,但仍未展露其才华。
诗的下半部分描写了在夜晚中听到琴声的场景,暗示了诗人对孙尊师的思念。接着,诗人通过金格(形容天上的星辰)和飙轮(形容飞驰的旋风)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
诗的最后几句再次强调了诗人对孙尊师的离别之情。他提到了留下的玉舄(指孙尊师的遗物)和阜乡的亭子,表达了对孙尊师离去后遗留物的怀念和对他曾经所在的地方的思念。
诗的末尾,诗人描述了空旷的宇宙中留下的丹灶和被霞光覆盖的羽衣,形象地描绘了孙尊师离去后的场景。他还提到了旧山传来鹿化的消息和遗留的舄仍在飞翔,这些都表现出孙尊师离去后人们对他的记忆和怀念。
整首诗以留恋和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象征物来表达作者对孙尊师的深情厚意。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思考空间。它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敬慕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李德裕的生平
李德裕(787—850年1月26日),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诗人;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李德裕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牛李党争最早可上溯唐宪宗时文饶父吉甫与牛等的矛盾,纵观史实,文饶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武宗即位,信用文饶,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破回纥,威震土蕃、南诏;唐室几竟中兴,宣宗即位,嫉文饶威名,初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十二月十日(850年1月26日)卒于贬所,终年63岁;李德裕逝后10年被追封为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公元849年,李德裕病逝在崖州。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近代梁启超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然而,与上述五个人比起来,李德裕的名字毕竟不响,之所以不响,是不是因为在“会昌中兴”和“牛李党争”的问题上,他太平均用力了呢?
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中国象棋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