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忠萝汉偈帖赞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只园夙亲近。
会发宏原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
笔力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纲,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法解佛意,一切有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作品评述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是宋代岳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探讨了佛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超越形相,追求真实的内在境界。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佛法超越了有形的相貌,色相本身并非真实。那么,如何去追求阿罗汉这样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追求他们的色相呢?在世俗生活中,普通人如何能与他们亲近?只有深入发展自己的智慧,才能理解广博的佛法,并能通过言语来赞叹和传播。作者的笔力如虚空般广阔,他的境界达到了三昧的境地,超越了痴迷和愚昧的束缚,洞悉了宏大的世界。我曾经亲身目睹过殊胜的境界,也曾聆听过佛陀的教诲,但是通过声音来寻找佛陀,我却无法亲见他的真实面貌。那么,如何通过诗言来超越声音,直接体悟佛陀的真实意义呢?在今天,通过佛法的解释,我们能够理解一切有为的现象。这首诗并非仅仅是一首偈赞,它是一种观念,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

诗意和赏析: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通过对佛法的思考,表达了超越形相的重要性以及寻求内在真实的追求。诗中提到佛法超越了有形的相貌,认为色相并非真实,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超越色相,真正理解并亲近阿罗汉这样的存在。他认为,通过发展自己的智慧,理解广博的佛法,可以通过言语来赞叹和传播佛法的真谛。作者的笔力被形容为虚空般广阔,达到了超脱世俗束缚的境地,透过诗言传递出了宏大的世界观。他曾亲眼见过殊胜的境界,聆听过佛陀的教诲,但是通过声音无法直接见到佛陀的真实面貌。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通过诗言超越声音,直接体悟佛陀的真实意义。最后,他认为通过佛法的解释,我们能够理解一切有为的现象。整首诗通过对佛法思想的探讨,表达了超越形相追求内在真实境界的意义。

这首诗词深入探讨了佛法的哲学思想,表达了超越形相追求内在真实的重要性。通过对佛法的解释和思考,作者呈现了一种深邃的境界,他的笔力广阔而虚空,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这首诗词引发人们对佛法的思考,提醒人们超越形相,追寻内在真实的境界,以及通过智慧和言语来传承和赞叹佛法的重要性。同时,诗词中的疑问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如何通过诗言超越声音,直接领悟佛陀的真实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价值在于它对佛法思想的深入剖析和表达,通过抽象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追求内在真实和超越形相的重要性。它引发了读者对佛法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形象和声音,探寻内心的境界。这首诗词在语言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佛法知识背景和对象观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领会其中的诗意和意义。

总之,《苏文忠萝汉偈帖赞》通过对佛法的思考,呈现了一种超越形相、追求内在真实的境界。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象,引发了读者对佛法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学深度和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岳珂(一一八二~?),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飞孙,霖子。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曾预开禧北征之役。因预知北征之弊,于战败后召爲朝官,歷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由大农丞权知嘉兴府。十二年,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丞、淮南东路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并多次摄知镇江府。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因元夕诗爲门人韩正伦文致告讦,获罪罢官。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起爲湖广总领。三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四年,復起爲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知太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以言官劾横敛罢,居吴门。卒年六十余。珂好文学、喜书法,与刘过、辛弃疾等有交往。有《岳鄂王行实编年》二卷,《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桯史》十五卷、《愧郯录》十五卷等传世。《玉楮集》八卷,系自编嘉熙二年至四年之诗,取《列子》刻玉爲楮三年而成之意。另《棠湖诗稿》一卷,收《宫词》百首。又有《宝真斋法书贊》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文献。事迹散见本人有关着作、并附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岳珂诗,《玉楮集》以明代珂十六世孙元声等收藏、周念祖等雠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玉楮诗稿》(简称小集)、《宋诗抄·玉楮集抄》(简称诗抄);《棠湖诗稿》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拜经楼丛书》本(简称拜经楼本);《宝真斋法书贊》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丛书集成》排印本(简称聚珍版),辑录时删落部分过于接近骈文之作。合编爲十九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永嘉城郭如斗样,魁峰兰若倚青霄。江空月色上楼白,风挟海声连地摇。高僧居此兴不浅,闲客登临思亦饶。我欲与君飞舞去,更呼仙子共吹箫。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结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功成不受富贵汙,轻舟翩然下五湖。至今风流在姑苏,我复见此云壑图。两坡乔木樛相扶,残山乘水千里余。天际未知何有无,一苇横绝双风蒲。杨花春岸秋莼鲈,在在着此儒仙臞。世无宗师貌不如,谁其嗣之吾大夫。

相闻二十载,不得展平生。一夕南宫遇,聊用写中情。端服光朝次,群烈慕英声。归来坐粉闱,挥笔乃纵横。始陪文翰游,欢燕难久并。予因谬忝出,君为沉疾婴。别离寒暑过,荏苒春草生。故园兹日隔,新禽池上鸣。郡中永无事,归思徒自盈。

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褭褭细泉分。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名稽汉务,歌参唐宗。往于卿少,乘秋气中。周天而行,行如妹之崇。可飞霞佩,下瑠璃宫。

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涯客。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

膺乾兴运,辰火正心房。宗祀继文王。典容希阔成昭备,彬郁晖光。因心崇孝申郊侑,内外罄斋庄。神灵欢嘉昌绵瓞,受福介无疆。

江山万里接西东,吴蜀咽喉此地中。奄宅荆州夸楚势,此亭所以得称雄。

风流云散了无余,天禄空存旧直庐。小吏独来开锁钥,案头尘满校残书。

因居石室贫,五十二回春。拥褐冥心客,穷经暮齿人。翠沉空水定,雨绝片云新。危细秋峰径,相随到顶频。

君在江东我水西,君今北去我南归。竹孙和客凌风瘦,梅子偏他得雨肥。莺啭好声归酒斚,花分红影上人衣。相看莫作皱眉别,期子秋高赋式微。

冒黑投精刹,呼灯读旧诗。平分禅榻稳,共听雨声驰。鱼鼓催行色,溪山挽故知。人生萍聚散,后会复何时。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先烈光朝右,英才出庆馀。公卿太丘世,父子马谈书。首牍标宸藻,联篇叙禁庐。摛华毛得凤,刊画鲁无鱼。当备芸签目,俄光瓮牖居。汉家求异说,高致掩虞初。

无屋住僧庐,无菜挑野草。野草风味长,僧庐人迹少。剥剥谁扣扃,访予事幽讨。钱唐有骚翁,自号翠谷老。疋马游南墙,要伴松竹好。遐思到山人,迂寻出诗稿。诗无怨苦吟,扫退郊与岛。胸次鲍明远,笔下王逸少。我观阴与阳,禅代何时了。不能为鲁连,尚可作商皓。长歌黍离篇,酹酒

使节驰群望,神休答帝祈。同云先北合,馀霰遂西飞。近野银开界,遥山玉吐辉。梅飘知腊破,絮舞误春归。谢市人惊麵,曹风客比衣。稍添波面白,併作土膏肥。苑阔沈苍雾,川明失素矶。猎场漫兽迹,农畝罢民欷。兴觉龙沙接,寒将裸壤违。光迷梁日晓,润息瓮畦机。仙氅谁连袂,幽兰

舜韶奏九成,凤凰故来仪。汉彻方秦政,何乃悮至斯。尔非鸡与鹜,出处当慎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