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南伯入太学

我昔桥门客,于今喜送君。
天资自金玉,风味更兰薰。
各为亲年重,难忘别意勤。
功名何必问,怒翼正垂云。

作品评述

《送高南伯入太学》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高南伯入太学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

诗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高南伯的喜悦和祝福之情。高南伯是作者的朋友,他天资聪颖,才华出众,被作者赞美为金玉之人,充满了兰花的芬芳。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彼此重视,难以忘怀。虽然高南伯即将投身学业,但作者认为他已是一位飞黄腾达的人物,不必担心功名的问题,因为他的前途光明,像展翅飞翔的鹰一样。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高南伯的赞美和祝福之情。诗中的描写充满了对高南伯才华和品德的赞美。作者用金玉来形容高南伯的天资才华,用兰花来形容他的气质风味,展现了他的卓越之处。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与高南伯长久的友情和不舍之情。作者鼓励高南伯不必担心功名,相信他的才华和努力会使他取得辉煌的成就,如同飞翔的鹰展翅腾飞一般。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赞美之情,传达了对友谊和美好未来的美好祝福。通过对高南伯的描绘和表达,诗人孙应时展现了他对才华和友情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鼓励了读者追求自己的理想,相信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追寻美好的未来。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一林幽竹几时栽,怪石花砖砌绿苔。羽客游岩乘雨至,仙翁採药破云来。天台犹在眉毛耸,雁荡依然眼睫开。昨夜摘珠人报道,海中失却小蓬莱。

鸂鶒双飞下碧流,蓼花蘋穗正含秋。茜裙二八采莲去,笑冲微雨上兰舟。

数文章翰墨。前辈远,稍□风流岑寂。公才万夫敌。嗣家声,不坠江西人物。凝脂点漆。向鸳行、神峰秀出。况襟怀倜傥,词华洒落,未容俦匹。均逸。妙龄识退,故国怀归,问安亲戚。屏风坐隔。看除召,在晨夕。对生朝,且趁清明时节,痛饮无妨堕帻。著莱衣戏舞,千春永如是日。

帝图草创,皇业初开。功高佐命,业赞云雷。

何事潘郎恋别筵,欢情未断妾心悬。汰王滩下相思处,猿叫山山月满船。

移樽铺山曲,祖帐查溪阴。铺山即远道,查溪非故林。凄然诵新诗,落泪沾素襟。郡政我何有,别情君独深。禅庭古树秋,宿雨清沈沈。挥袂故里远,悲伤去住心。

荒寒茅屋是谁家,独木桥横小迳斜。却是无人行到处,春风先已到梅花。

故国由来重世臣,芬芳累叶镇如新。中兴第一功臣裔,卓荦如君信有人。

故人赠我绿绮琴,兼致白鹇鸟。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我心松石清霞里,弄此幽弦不能已。我心河海白云垂,怜此珍禽空自知。著书晚下麒麟阁,幼稚骄痴候门乐。乃言物性不可违,白鹇愁慕刷毛衣。玉徽闭匣留为念,六翮开笼任尔飞。

溪色思泛月,沿洄欲未归。残灯逢水店,疏磬忆山扉。夜浦鱼惊少,空林鹊绕稀。可中才望见,撩乱捣寒衣。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潦倒傍门羞骑马,倦游老欲寄昆山。留将造请嗫嚅口,慷慨狂歌泉石间。

八十聪明强健身,况从壮岁秉鸿钧。功名富贵古亦有,无事归来能几人。

系舟江浦待潮平,叹息无人共月明。历尽世间多少事,飘然依旧老书生。

碧烟笼晓海波闲。江上数峰寒。佩环声里,异香飘落人间。弭绛节、五云端。宛然共指嘉禾瑞,开一笑、破朱颜。九重嶢阙,望中三祝高天。万万载、对南山。

西峰大雪开,万叠向空堆。客贵犹寻去,僧高肯不来。潭澄猿觑月,窦冷鹿眠苔。公子将才子,联题兴未回。

种树莫种垂杨枝,结交莫结轻薄儿。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君不见昨日书来两相忆,今日相逢不相识。不如杨柳犹可久,一度春风一回首。

柴门万物静,秋色栖四山。风篁自洒扫,云鸟相往还。而有玄寂士,冷然鸣辔环。此客不喜饮,举瓢酌潺湲。来即无所期,去亦不可攀。抱月入绿萝,枕石秋菲间。

上都宫女貌如花,妆束分明学内家。闻说怀王来接驾,筵前重整旧琵琶。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