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作品评述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讲学和学问的意义以及表达了对学术进展和个人成长的思考。作者以一系列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他对学问的理解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精妙的比喻和隐晦的意象,展示了黄庭坚对学问和学术的思考。以下是对每个意象的解析:

1.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这句表达了黄庭坚对学问的崇高价值的认同。金声代表珍贵而美妙的音乐,玉振则象征高贵的品德和学问修养。从本用圣学,则强调学问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圣贤的学问和道德。

2.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这句说明了学问的普及和传承的重要性。石师未讲指的是一些重要的学问和知识还未被传授。赤子有先觉则表达了即使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也能够敏锐地领悟到学问的重要性。

3.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这句通过比喻丝和弦的关系,表达了学问需要得到正确引导和调整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丝直了,弦才能够被用来射箭和奏乐,暗喻学问需要经过整理和修正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4.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这句用竹笋和芦荟的比喻,描述了学问的发展和成长过程。竹笋代表年轻的学子,芦荟则代表成熟的学者。白珪元抱璞则表示即使是未经雕琢的玉石,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5.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这句用匏瓜和瓟的比喻,表达了学问的传承和发展。匏瓜是一种质地坚硬的瓜果,而瓟则是匏瓜的后代。这里暗示即使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学问的价值依然存在。

6.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这句描述了不同地方和文化对学问的态度和追求。土俗颇暖姝指的是乡野文化的温暖和纯洁,而西笑长安乐则代表都市文化的繁荣和欢乐。这里暗示了学问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7.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这句通过比喻革和五声的关系,表达了学问需要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革指的是革新和变革,五声则代表音乐的五种音调。应宫角则表示学问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8.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这句用木人和郢工的比喻,强调了学问需要专业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木人代表未经加工的木材,郢工则是擅长雕刻木材的工匠。鼻端乃可斲则表示只有经过精心的加工和锻炼,学问才能够展现其真正的价值。

综合起来,黄庭坚通过一系列比喻和隐喻,表达了对学问和学术的思考和认识。他强调了学问的崇高价值、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学问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和经过精心修炼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这首诗词饱含哲理和意境,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反思。

作者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诗词推荐

小小腰身相称。更著人心性。一声歌起绣帘阴,都遏住、行云影。闻道玉郎家近。被春风勾引。从今莫怪一东看,自压尽、人间韵。

西来一派接天流,谁结危栏占上游。树蘸碧波元不暑,沙攒白鹭更宜秋。沉酣胜处方知味,濡滞穷山未拙谋。欲把君诗镵翠壁,声名长与此溪留。

禁里春浓蝶自飞,御蚕眠处弄新丝。碧窗尽日教鹦鹉,念得君王数首诗。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任重尝当国,功成急引年。荣华脱屣去,名节掩棺全。白日佳城远,清风举世传。诔终朝有法,大行特高前。

一尺红绡一首诗,赠君相别两相思。画眉今日空留语,解佩他年更可期。临去莫论交颈意,清歌休著断肠词。出门何事休惆怅,曾梦良人折桂枝。

季伦珊瑚光夺目,元载胡椒高柱屋。潜庵纸上一枝梅,富比王侯夸不足。此花清绝更无论,和粉磨丹吾所嗔。各来华乐最入神,幻出西湖烟雨春。

人才不能备。各有偏短长。稽可小人中。便辟必知芒。

避难三年百感生,众虽溷浊自澄清。闲窥鸟雀往来势,静听儿童读诵声。但道孤生元废业,莫言频数论平生。大河今岁如为用,即看千官赴上京。

白浪连空极渺漫,孤舟此夜泊中滩。岳阳秋霁寺钟远,渡口月明渔火残。绿绮韵高湘女怨,青葭色映水禽寒。乡遥楚国生归思,欲曙山光上木兰。

鹏翅蹋于斯,明君知不知。域中诗价大,荒外土坟卑。瘴雨无时滴,蛮风有穴吹。唯应李太白,魂魄往来疲。

昔君坐谈诗,古音振宫商。昔我起舞剑,三尺星斗光。我剑何慷慨,君诗何老苍。感此一笑叹,徒成九回肠。久别忽想见,岁月惊惶惶。岂无平生友,对面险太行。知心今几人,况复天一方。安得飞霞佩,共挹天瓢浆。道义有真乐,何必甘膏梁。临行劝我酒,我饮不尽觞。一饮情易阑,再饮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

穷冬滞空山,风雨何凄迷。冯夷工翦水,有枝不肯施。俄於夜未分,六出纷葳蕤。但见草壤间,叠叠生玉枝。须臾遂弥满,匼匝生四围。突兀千丈高,浩无肤寸遗。寒林远映带,一色相参差。天工呈大巧,幻出此段奇。遂令翳蔡间,琐碎玉作姿。安得借化冶,烹鍊如银为。勿使见晛消,有若

温柔属东南,和冷经三五。几夜德星明,果应荀陈聚。分虎屈雄姿,展骥淹遐步。除诏已涂芝,便看朝天去。

閒官閒不尽,晓出古城阴。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

皓月金门夜,和风玉殿春。云移三岛近,灯簇万花新。天仗临丹扆,星桥接紫宸。中官宣德意,宴赏及群臣。

剑佩青霄近,峰峦翠阁重。花明金幄月,香度玉楼风。拜舞诸蕃集,欢娱万国同。遥闻歌吹发,五色庆云中。

袅袅悲蝉古柳风,水边幽草已鸣蛩。长河未放羲和宿,却放斜阳更向东。

猎猎风蒲初暑过,萧然庭户秋清。野航渡口带烟横。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秋水芙蓉聊荡桨,一樽同破愁城。蓼花滩上白鸥明。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