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作品评述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讲学和学问的意义以及表达了对学术进展和个人成长的思考。作者以一系列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他对学问的理解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精妙的比喻和隐晦的意象,展示了黄庭坚对学问和学术的思考。以下是对每个意象的解析:

1.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这句表达了黄庭坚对学问的崇高价值的认同。金声代表珍贵而美妙的音乐,玉振则象征高贵的品德和学问修养。从本用圣学,则强调学问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圣贤的学问和道德。

2.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这句说明了学问的普及和传承的重要性。石师未讲指的是一些重要的学问和知识还未被传授。赤子有先觉则表达了即使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也能够敏锐地领悟到学问的重要性。

3.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这句通过比喻丝和弦的关系,表达了学问需要得到正确引导和调整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丝直了,弦才能够被用来射箭和奏乐,暗喻学问需要经过整理和修正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4.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这句用竹笋和芦荟的比喻,描述了学问的发展和成长过程。竹笋代表年轻的学子,芦荟则代表成熟的学者。白珪元抱璞则表示即使是未经雕琢的玉石,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5.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这句用匏瓜和瓟的比喻,表达了学问的传承和发展。匏瓜是一种质地坚硬的瓜果,而瓟则是匏瓜的后代。这里暗示即使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学问的价值依然存在。

6.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这句描述了不同地方和文化对学问的态度和追求。土俗颇暖姝指的是乡野文化的温暖和纯洁,而西笑长安乐则代表都市文化的繁荣和欢乐。这里暗示了学问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7.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这句通过比喻革和五声的关系,表达了学问需要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革指的是革新和变革,五声则代表音乐的五种音调。应宫角则表示学问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8.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这句用木人和郢工的比喻,强调了学问需要专业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木人代表未经加工的木材,郢工则是擅长雕刻木材的工匠。鼻端乃可斲则表示只有经过精心的加工和锻炼,学问才能够展现其真正的价值。

综合起来,黄庭坚通过一系列比喻和隐喻,表达了对学问和学术的思考和认识。他强调了学问的崇高价值、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学问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和经过精心修炼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这首诗词饱含哲理和意境,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反思。

作者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诗词推荐

迢遥列郡总维城,彩仗朱笼夹道迎。太守尚宽诛北地,群臣何似幸南京。山河嵩洛开皇览,雨露荆襄动圣情。莫谓此行劳万乘,即今四海是升平。

月影移鳷鹊,鑪香满建章。君王驻琱辇,宫女出彤房。仙乐浮云汉,笙歌绕画梁。按图皆国色,何处是高唐。

吾家大江南,生长惯卑湿。早衰坐辛勤,寒气得相袭。每愁春夏交,两脚难行立。贫穷医药少,未易办芝朮。人言常食饮,蔬茹不可忽。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作腐罂粟然,加点须姜蜜。由茲颇知殊,每就畦丁乞。飘流无定居,借屋

艰难尝共理,海晏更相悲。况复登堂处,分明避暑时。绿槐千穗绽,丹药一番迟。蓬荜今何幸,先朝大雅诗。

离宫别苑草萋萋。对此如何不泪垂。满槛山川漾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李生场荡荡,所见实奇哉。问渠前世事,答我烧炭来。炭成能然火,火过却成灰。灰成即是土,随意立根栽。

贫者惟言可赠行,临分握手尽交情。马于辔力穷时骇,鸥向机心动处惊。齐士岂无堪客礼,蔡人便遣作牙兵。遥知陌上罗敷女,况看双旌出劝耕。

日堕虞渊烛影开,沉沉烟雾压浮埃。剡溪雪满子猷去,汉殿月生玉母来。檐挂蛛丝应渐织,风吹萤火不成灰。愁人莫道何时旦,自有钟呜漏滴催。

杜宇虽微禽,用意举世稀。念昔春盛时。天地皆芳非,杜宇默无声,不畏百鸟讥。东君将促驾,乃独号鸣悲,日夜不肯休,流血沾其衣。念言身尚存,乃使春独归!饮啄虽如昔,此身当畴依?月明抱树枝,敢忘此歔欷。虽无精卫劳,区区亦庶几。寄言天壤间,勿谓斯禽微。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昔年洛浦见花落,曾作悲歌歌落花。愁来欲遣何可柰,时向金河寻杜家。杜家花虽非绝品,犹可开颜为之饮。少年意气易成懽,醉不还家伴花寝。一来京国两伤春,憔悴穷愁九陌尘。红房紫莟处处有,骑马欲寻无故人。黄河三月入隋河,河水多时怅望多。为怜此水来何处,中有伊流与洛波。

梅花原为怕春寒,想见垂垂雪作团。藤杖芒屩犹堪在,试为吾人料理看。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山道。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老态垂垂,岁月浸欺。半头生白发,瘦骨裹黄皮。情闲用而活,句妙默而知。河阔斗寒云静夜,天无四壁风披披。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修以藏。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四海九州,以治以平。家德户行,靡刑靡兵。岂若后世,丧实存名。业岂无斋,论亦有堂。所习伊何,止于词

东晋风流属子猷,开元峭直让韩休。丝纶对掌惊三雋,尊酒更酬失四愁。古道阴阴槐树老,归鸿杳杳荻花秋。浩然诗思天涯远,月满江南小谢楼。

五十余年别故山,今朝底事挈家还。老来报本思宗祖,不为豪夸里巷间。

缲得春蚕不值钱,几时南亩解丰年。小臣无计纾民力,稽首虚皇一炷烟。

腰间插雄剑,中夜龙虎吼。平明登前途,万里不回首。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朝发山阳去,暮宿清水头。上马左右射,捷下如猕猴。先发服勇决,手提血髑髅。兵家互胜负,凡百慎前筹。驱马饮淮水,千里黄草平。种谷却流血,痛哭秋风生。寡妻出租税,孤儿

卓女红妆期此夜。胡姬沽酒谁论价。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熏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