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节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

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退翁官于蜀,余在京师,余归而退翁去。
及余官于吴兴,则退翁亡矣。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作品评述

《送俞节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苏轼与朋友俞节推分别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退翁官于蜀,余在京师,余归而退翁去。及余官于吴兴,则退翁亡矣。)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朋友俞节推为主题,描绘了苏轼与俞节推的友情和相互敬重之情。诗中的“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的描述表达了俞节推高尚的品德和胸怀,比喻他的人格清高如一弦古琴。

接下来的两句“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表达了苏轼对俞节推的怀念之情。苏轼与俞节推分别时,他们互相唱和三次,彼此深感惋惜,这种感慨至今还留有余音。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苏轼与俞节推在不同时期的境遇。苏轼与俞节推相遇时,彼此欣喜交流,感受到了俞节推的清雅深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光流转,许多优秀的人才渐失初心,变得世俗和功利。苏轼感慨自己的人生似乎没有命运的引导,也无法寻找到真正的归宿。

整首诗以送别朋友为主题,通过描述友情的深厚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俞节推的敬重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诗词流畅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情世故的独到洞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予昔尝推二子能,试篇每出辄嗟惊。文章即日开鹏运,兄弟同时醉鹿鸣。乐善自怜心不负,知人独喜眼偏明。来春早附登科录,甲乙应联旧姓名。

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有人时得见,无路可相寻。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唯应采灵药,更不别营心。

城东故盐渠,自昔谁所开。似说全盛时,邈焉一长怀。穿渠引江水,此计未为乖。千帆竞暮入,集浦如乌栖。万畴分白浪,嘉稻擢新泥。恐此太多事,且当寄嬉谐。疏通养鱼鸟,花柳共低迷。时时载酒往,江上亦忘回。

迦那提波针投钵,深契无相心解脱。辨因木耳再来人,巧幻不亏於毫末。

欲从太史窥春秋,勿向有字句虚求。抱微言者太史氏,大义显显则予休。

郊居去市远,猪羊稀入馔。既畜鸡鹜群,复利鱼蟹贱。暴殄非所安,击鲜况亲见。那得屠杀业,为客美殽膳?余年尚有几,过日如露电。岂无园中蔬,敬奉君子宴。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底用诗名到凤城,未妨醉帽笑欹倾。日闻暝蠃讥狂率,目送鲲鹏簉紫清。谭客有时三不对,生涯除酒一无营。鸣鞭走送君能断,小印亲封定好生。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黄祗俨如在,泰折俟咸亨。

儒中年最老,独有济南生。爱子方传业,无官自耦耕。竹通山舍远,云接雪田平。愿作门人去,相随隐姓名。

飐飐旌旗出郭,轰轰雷电奔空。一夜楚江风雨,千岩万壑流通。

骤雨鸣宫瓦,新槐密禁城。鸳行趋晓肃,鸡唱入云清。日晃千袍影,风传万岁声。天心求允协,飞奏入承明。

一水衣巾翦翠绡,九峰环佩刻青瑶。生才故有山川气,卜筑兼无市井嚣。三叶素风门阀在,十年陈迹履綦销。归荣早晚重携手,莫负幽人久见招。

绝怜法曹三尺啄,不辩太仓五升米。胡奴走送今寂然,公路如何令至此。春花秋月千首诗,一字不曾堪疗饥。黄独已空鑱底用,玉徽冻脱琴为灰。穷鬼偏随天下士,再结柳车君但试。不应满腹贮六奇,岂有逐贫无一计。诗中哀怨海样深,青灯搔首夜沉沉。一尊往慰风雨晚,莫管带围宽一眼。

杨柳妆腰带,梅花络臂韝。黄莺偷眼觑,舞得最风流。净慈门下萝蔔头。

不辞鸣棹远相寻,欲向江斋伴旅吟。百事未成年已长,几时才别夏将深。萱留倦蝶连池绿,树带残莺满寺阴。恐被老僧嫌滞碍,旧游休说更伤心。

好住好住王司户,珍重珍重李参军。一东一西如别鹤,一南一北似浮云。月照疏林千片影,风吹寒水万里纹。别易会难今古事,非是余今独与君。

布席三峨见,升堂二妙来,端须置尊酒,一为洗尘埃。翔雪吴江渡,薰风汉殿开。往还虽万里,亲得到蓬莱。

在昔谬司宪,常僚惟有君。报恩如皎日,致位等青云。削稿书难见,除苛事早吟。双旌不可驻,风雪路岐分。

艳朵珍丛间舞衣。蹴球场外打红围。小舆穿入花深处,且住簪花醉一卮。秋欲尽,最怜伊。江梅未破菊离披。情知不与韶华竞,回首西风怨阿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