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孝义亭作诗寄归代书

经夕离家行百里,山椒一上一回头。
此来颇快疑阴相,寄语妻儿勿过忧。

作品评述

《过孝义亭作诗寄归代书》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作者夜晚离家百里之行,途中回首看到了山椒,引发了他对未来的忧虑和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经过夜晚离家百里行,
山椒一上一回头。
这次旅途颇为迅速,
给妻儿寄语勿过忧。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夜晚离开家,行走百里的旅程。当他行至孝义亭时,他回头看到了山椒,这引发了他对未来的担忧。他将他的思念和嘱咐寄托于回信中,希望妻儿不要因为他的离去而过度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行走在夜晚的旅途中的情景。诗人在行进的过程中回头看到山椒,这一景象唤起了他的忧虑和思考。山椒的形象往往被用来象征着离别和不安,它在这里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诗人快速行进的节奏和山椒的回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意更加突出。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妻儿的思念和关切,他嘱咐他们不要因为他的离去而过度忧虑,这显示了他对家庭的牵挂和爱意。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既有对离别的忧虑,又有对家庭的深情厚意,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深刻而温暖的印象。

作者介绍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诗词推荐

世事非吾事,驾言归路寻。向时迷有命,今日悟无心。庭内菊归酒,窗前风入琴。寓形知已老,犹未倦登临。

平生但玩鲁公碑,今日身亲到翠微。一径穹窿腾石栈,万松森立护云扉。真人得道书丹籍,福地遗踪付羽衣。暂得清幽清俗虑,不堪斜日便催归。

古者二千石,高车驾青骊。车前陈曲盖,车後建朱旗。金鼓鸣两傍,壶浆拥通逵。所以重威惠,所仰抚惸嫠。景亳实钜屏,往俾国相之。国相称疾还,正值民阻饥。朝廷急恤养,选守莫与宜。君尝曲海陵,政绩为众推。今授辄辞命,大夫多飞绥。屡上不得请,饬驭俄轻齎。既体尧舜仁,又答

老倒住山,全无伎俩。揖客低腰,逢僧合掌。虽然俯顺时宜,不碍当机收放。鲲化鹏飞羽翼齐,抟扶一举青霄上。

入夜跏趺多待月,移时箕踞为看山。苔生晚片应知静,雪动秋根会见閒。瘦鹤独随行药后,高僧相对试茶间。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频频此往还。

麋入神羊队,鸟惊海鹭眠。仍教百馀日,迎送直厅前。

与月隔一簟,去天争半篷。若无篷与簟,身在大虚中。

残暑辞遥夕,初凉澹萧辰。燕索西飞伴,雁作南来宾。霁峦静矗矗,远水清鳞鳞。由来摇落恨,先付长年人。

罔兮罟兮惟田渔,时兮食兮民这须,以享以祀兮燔祭有余。

梅萼香嫩。雪里开时春粉润。雨蕊风枝。暗与黄昏取次宜。日边月下。休问初开兼欲谢。却最妖娆。不似群花春正娇。

褰裳乐得送迎翁,遣句犹烦七字工。颇识当年斤斧手,却惭昔日马牛风。平生杨敬惟称项,晚岁侯芭只守雄。便把黄封红客眼,一尊已当百壶丰。

到得中桥一径斜,岸傍沽酒两三家。长年醉卧桑阴下,鼓吹犹烦两岸蛙。

当阳剖破劫壶来,见彻根源眼有沙。临际爷爷得一杓,葛藤浸烂又萌芽。

驱车夜出城,佳月傍人明。始向山头见,还同水面行。问途几一舍,投宿已三更。露湿衣裘冷,吾生笑自轻。

有佛处,不得住,藕丝孔里行官路。无佛处,急走过,十字街头相对坐。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秋江与秋月,谁遣恰相和。借我蓑衣着,三人亦未多。

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嫩畏人看损,鲜愁日炙融。婵娟涵宿露,烂熳抵春风。纵赏襟情合,闲吟景思通。客来归尽懒,莺恋语无穷。万物珍那比,千金

憎宠一时心,尘生旧屋金。苔滋销履迹,花远度銮音。暮雀重门迥,秋萤别殿阴。君明犹不察,妒极是情深。

蔼蔼观光士,来同鹄鹭群。鞠躬遗像在,稽首雅歌闻。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两楹凄已合,九仞杳难分。断续同清吹,洪纤入紫氛。长言听已罢,千载仰斯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