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竹楼宿》
拼音和注音
cǐ chù yǔ shuí xiāng bàn sù , shāo dān dào shì zuò chán s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道士:道士dàoshi∶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坐禅:佛教徒静坐思惟禅法。
相伴:作伴、陪伴。
伴宿:伴宿bànsù陪伴住宿埋葬或火化死人前一天,死者亲属守灵到天亮
此处:谓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禅僧:和尚。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醆灯。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