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青灯对无语,白月逶虚棂。
乍冷壁虫响,向风山叶零。
更长无久睡,意到索遗经。
心境有余寂,秋声自厌听。

作品评述

《秋夜》

青灯对无语,
白月逶虚棂。
乍冷壁虫响,
向风山叶零。
更长无久睡,
意到索遗经。
心境有余寂,
秋声自厌听。

中文译文:

青色的灯光无言地对着,
白色的月亮在窗棂上弯曲。
突然寒冷,墙壁传来虫鸣声,
风吹山上的叶子纷纷飘零。
更长的时间里无法入眠,
思绪飘忽而至《索遗经》。
心境里有一种余寂,
秋天的声音自己都厌倦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安静而微妙的氛围中。

首先,诗中的青灯和白月形成了一种对比,青灯代表着人类的存在和思考,而白月则象征着无言的自然。这种对比烘托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接着,作者描绘了秋夜的寒冷气息。冷风吹拂,墙壁上的虫鸣声传来,山上的叶子纷纷落下。这些描写增加了诗中的寂静感和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秋天的凄凉之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他说无法长时间入眠,思绪飘忽而至《索遗经》。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暗示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悄然追忆。

最后,诗人提到心境的余寂和对秋天声音的厌倦。这种厌倦并非消极,而是一种对于岁月变迁的超越和对俗世纷扰的抗拒,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静谧秋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语言,呈现出一种恬静而深沉的诗意,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诗词推荐

尺书将远意,飘忽渡江湖。嘉楮藤溪少,纖毫月窟无。封题烦妙札,沾焉到迂儒。多谢相思切,迢迢千里途。

桑条索漠栋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吏治正倥偬,夫君何燕间。蚕丝既云寡,符移皆可删。印封人事散,蹑屐升东山。放杖坐危亭,清啸出去间。无私席宾少,忘机林鸟还。野人瞻翠微,稽首双眉斑。

病躯寒食百无悰,偶到平阳旧第中。池御信为三辅冠,杯盘真有五陵风。美人赋韵分春色,上客挥毫夺化工。白发渐於花柳薄,但怜流水碧相通。

天入平湖远,楼深纳霁华。青山藏福地,碧树记人家。水落鱼龙蛰,风高雁鹜斜。古来形胜地,何事忆长沙。

浮世总应相送老,共君偏更远行多。此回不似前回别,听尽离歌逐棹歌。

百里清溪口,扁舟此去过。晚潮风势急,寒叶雨声多。戍出山头鼓,樵通竹里歌。不堪无酒夜,回首梦烟波。

深山夭矫老风霜,自是光明好栋梁。不待万牛托挽去,不如僵柳与枯杨。

人间天上尽修行,七宝山高混太清。玉树玄珠明照室,命根悟者转增盈。

我家四壁真相如,晨兴欲出无车舆。独骑瘦马南坡下,阆风十二仙人居。书生一朝忽富贵,瑶林琼树环玉除。梅花失喜为三白,一枝放我眉冰舒。春风醉眼红绿乱,尔时独醒如三闾。

未去交争意,难忘黑白情。一条平稳路,痛惜没人行。

香雾湿云环。蕊佩珊珊。酒醒微步晚波寒。金鼎尚存丹已化,雪冷虚坛。游冶未知还。鹤怨空山。潇湘无梦绕丛兰。碧海茫茫归不去,却在人间。

花里春风未觉时。美人呵蕊缀横枝。隔帘飞过蜜蜂儿。书寄岭头封不到,影浮杯面误人吹。寂寥惟有夜寒知。

宋朝一统旧江山,南北中分已百年。壮士不须夸此颂,健提椽笔上燕然。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凌波不止。少小拍浮荷女喜。出没由风。安得灵犀与暗通。龙池醉酒。应是太真羞见寿。不晓谁何。却是浑身一半多。

小泊渔舟晚,春风燕子回。从渠三月约,误我一舟来。风雨故相厄,溪山犹可陪。人生竟何有,此抱向谁开。

洛阳梨花落如霰,河阳桃叶生复齐。坐恐玉楼春欲尽,红绵粉絮裛妆啼。董贤女弟在椒风,窈窕繁华贵后宫。璧带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变成空。

雅意元知止,遄归喜遂初。久闲棋格长,多病钓徒疏。渍药三升酒,支头一束书。儿曹看翁嬾,切勿厌蜗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