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鄜州赠裴居言

虽将身佐幕,出入似闲居。
草色长相待,山情信不疏。
灯前春睡足,酒后夜寒馀。
笔砚时时近,终非署簿书。

作品评述

《春日鄜州赠裴居言》

鄜州即今陕西省安康市的历史地名。李频(? - ?),唐代宰相,擅长写诗,被誉为文学家。

虽将身佐幕,出入似闲居。草色长相待,山情信不疏。灯前春睡足,酒后夜寒馀。笔砚时时近,终非署簿书。

这首诗表达了李频对裴居言的赞赏和送别之情。李频自己虽然在朝廷中身居高官,但是他的出入举止,看起来却像是闲人一样。他与裴居言在鄜州共事,相处得非常融洽。在这个山水之地,李频感受到了草木的款待和山水的真情。他与裴居言一起共度了春天的宁静时光,欣赏了灯前睡足的春天,以及酒后余寒的夜晚。他们时常在一起工作,但他们并不像却像是在做官员的事情,而是如同朋友一般。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中,李频用了"笔砚时时近,终非署簿书"来表达他和裴居言之间不仅在办公场所有频繁的接触,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远不仅仅是公文的书写和签署。

这首诗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温馨的感受,描绘了两个官员之间的真挚友情。李频通过对春天、山水和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他对自然和情感的敏感。这首诗的诗意在于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自然界的美好和与人的交融。

作者介绍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频的轶事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姚合,因爱才惜才遂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的故事。自身原本就很有才华的姚合,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因爱惜人才而流播着一桩佳话。

  睦州(今浙江建德)青年李频,长得非常清秀;他从小就非常聪敏,记忆力特强,所以很早便写得一手好诗。李频从诗友方干那里获悉,姚不仅有着不凡的诗才,而且还特为赏识别人的才华。居住在西山的李频觉得自己老住在乡下也不是久长之计,遂不远千里跑到杭州,请姚合给他的诗作出品评;李频心想,姚的评定说不准将会给自己有颗定心丸吃呢。

  在杭州太守府里,李频把自己的身世向姚公简单扼要地作了介绍,然后便恭恭敬敬地把随身携带着的诗文稿呈献给他。一翻开诗文集,一首题为《湘中送友人》的七律诗,直跃入了姚公的眼帘。读罢,姚公不禁掀髯大喜道:“君有此诗才,来科考取进士,又有何困难哉!”李频一听,既惶恐又很兴奋地向姚公深表感谢,同时自谦地请姚大人多加指教。姚合点了点头,就莞尔吟起了这诗来: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好诗啊,真是好诗!”姚合自言自语道:“首联对起的作法,自从老杜以后,真正能做到如此绾合自然的已属不多见。而且此诗先写湘水连天,正为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呢!如此幽情寓思,实乃精妙之极!”李频喜上眉梢;心说,人们传说惜才爱才的姚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姚合手里拿着诗稿,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大人,小生由于一直攻读书史,尚且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更是兴奋不已地向姚大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大人垂青!”由于这首绝妙好诗所起的作用,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姚太守之所以把爱女嫁给诗人李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颇为看好李的人品,也许这才是姚出嫁爱女的主要意旨所在。事实上,此前杭州人郑巢因为颇富才华也曾得到过姚的欣赏,姚凡是外出登临游览,就时常把郑携带在身边,但郑并没有成为他的快婿。而李频后来在做官时,果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性情耿介,守正不阿,敢于抑制非法的豪强地主和胡作非为的强盗,连懿宗皇帝也很赞赏他。尤其在荒年时期,李频又敢于顶着上头压力,开仓赈济老百姓;所以在他死后,老百姓就一路扶柩痛哭着送他鹤驾道山。

  临了,阿袁在此顺便提说一笔,曾任武功主簿便被世人称为姚武功的姚合,事实上,倒是他的快婿、后来比他这官衔略微大些的曾任武功令的李频却并未被世人称为李武功,这也可算是他们翁婿名头之外的颇有意思的称谓了。

  按:① 鹏,一作“鹄”。② 过,平仄两读,此处因谐律关系而读仄声。

李频的纪念馆

  唐大中元年(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1]  本人所作。唐代诗人李频是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他道德高尚、文采出众、政绩显赫,为官期间,他整顿吏治,安定社会,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作更是广为流传,清代曾有诗句将李频和李白并举。为更好的纪念李频,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龙桥村村民王有顺、李强、傅浩生等人在该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帮助下,积极筹资捐助,克服困难,于2010年建起纪念馆。庆祝活动上,李家镇党委政府表达了社会各界对李频纪念馆在落成和完善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帮助表示感谢,高度评价该纪念馆对李频精神的传承和为繁荣李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并表示,镇党委政府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李频纪念馆的建设。

李频的生平

  李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在任武功令时,当地强暴横行,他针对时弊,查明地方恶霸实情,陈报上司,予以严惩。适遇荒年,遂开仓赈济,并进而教育百姓开发水利,引水灌田,使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善政传闻唐室,懿宗给予嘉许,后升侍御史,调都官员外郎。乾符年间上表自荐,请任建州刺史。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从浙江衢州开山700里过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盗贼四起,县政不治,建州局势相当混乱。李频到任后,首先宣布政教条例,严肃官规,惩办盗贼,礼与法相提并行,使建州社会得以安定,民生安宁。

  李频初到建州时,曾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足见李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李频死后,建州父老将他卜葬在“县之永乐洲”。又念及李频生前甚爱梨山风景,便在梨山建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象,立在庙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诗“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庙今已荒废。

  李频整顿吏治,安定社会,发官仓赈济灾民,雇乡民疏通六门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调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员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频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后李频病死任内。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建梨岳庙以祀之。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归葬于永乐(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

  天复年间(901~904),李频的儿子将父母棺柩运回家乡埋葬,途中遇战乱,无法运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泽的大乌洲。于是李频之后裔也就定居在光泽,今人称之为:“梨山李氏”。

诗词推荐

龙章凤姿,挥斥八极。天心月胁,照映万物。孟子之气,庄周之文。瞻之在前,尚有典型。

民歌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民歌

才子风流是当家,曾传旧语到天涯。文章烂漫铺江锦,合向天边弄彩霞。

民歌

园笋看成竹,庭榴已着花。老来犹是客,归去亦无家。万事大槐国,一身焦谷芽。心閒聊默坐,红日下天涯。

民歌

绿杨眠后拕烟穗。日长扫尽青苔地。香断入帘风。炉心檀烬红。兰溪修祓禊。上巳明朝是。不许放春慵。景阳临晓钟。

民歌

越客舟从真定至,夜夜镜湖生梦寐。晓度吴江百尺船,洗眼重看会稽翠。买臣负薪樵径荒,伯鸾赁舂苔臼弃。绿橘黄柑带叶收,白粳紫蟹侵霜馈。食蟹易美粳易饱,绿橘佐酒柑佐醉。莫论仕宦远与近,布袍练袍何所利。君恬不忍乞丐为,且返故庐聊以迟。

民歌

西南人物早推先,入践华途誉望全。朱邸谈经忠贯日,黄扉批敕力回天。敬王素学真无负,忧国沉疴竟莫痊。初政遽辜求助意,忍观遗事照青编。

民歌

南北飞鸿迹影孤,青衫相见十年余。中铨简士归绳墨,小邑沉才谨簿书。游刃屠龙传世学,飞章荐鹗待公车。太平藻绘须文彩,今日何人诵子虚。

民歌

人物苦难得,闭眼不敢看。孤芳擢荒秽,秀色出榛菅。怀我同心友,正在天一端。文字妙入圣,操履到所难。美玉经三煆,贞松过凝寒。怜我窜庾岭,色惨颜不欢。书来每慰荐,苦语余辛酸。不上泰山顶,安知天地宽。相思暮烟起,片月过前滩。

民歌

担簦往解蜀山纷,归舸经行老几分。楚国喜夸新令尹,霸陵畴识故将军。相逢举酒酹江月,一笑携书访岫云。乞得身闲了无事,但知耕凿感吾君。

民歌

秋云冥冥未开霁,搔首怀人人未来。特地送将双鲤去,果然换得两诗回。

民歌

共说生前国步难,山川龙战血漫漫。交锋魏帝旌旂退,委任君王社稷安。庭际雨馀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民歌

家传活国有良方。

民歌

峨峨孤竹冈,上有石鲁鲁。山夫折山花,岁岁山头歌石妇。行人几时归?东海山头有时聚。行人归,啼石柱,石妇岑岑化黄土。

民歌

杖头挑得布囊行。活计有谁争。不肯侯家五鼎,碧涧一杯羹。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民歌

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

民歌

及当道作者,盖俯念草木之味也五陵春色旧曾游。翠娥讴。锦缠头。花落花开,不信有并州。浅碧障泥红叱拨,柳桥外,满东风,无点愁。近来近来双鬓秋。心渐收。情尚留。底事底事递如许,身世沉浮。何况年华,长向镜中羞。才见那时帘外月,便想起,醉吹箫,罨昼楼。

民歌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民歌

萧萧谁家村,秋梨叶半坼。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

民歌

向上工夫肯惮难,须知篑上可为山。若还志力无回转,直透龙门亦等閒。

民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