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咒土寺东台

寻幽通野寺,访古得危亭。
木偃千年盖,山围一面屏。
登临徐发兴,萧散偶忘形。
倚郭繁华地,斯游喜屡经。

作品评述

诗词:《登咒土寺东台》
作者:郭印
朝代:宋代

中文译文:
寻幽通野寺,
访古得危亭。
木偃千年盖,
山围一面屏。
登临徐发兴,
萧散偶忘形。
倚郭繁华地,
斯游喜屡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上咒土寺东台的经历和感受。诗人游历山野,寻找幽静之地,偶然来到一座寺庙,通过寺庙的古建筑,他仿佛穿越了时光,感受到了历史的印迹。诗中提到的"木偃千年盖"指的是寺庙的屋顶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岁月的沉淀。而"山围一面屏"则形容寺庙被周围的山峰环绕,形成一片屏障,使得这个地方更加幽静而隐蔽。

当作者登上咒土寺东台时,他的情绪被自然和历史的美所激发,他感到兴奋和愉悦。他放松自己,忘却尘世间的形式与束缚,完全沉浸在这个美妙的时刻中。他倚靠在这繁华之地,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喜悦与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寻幽访古之旅的喜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诗人通过自然环境和古建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宁静与喜悦的心境。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传递了对于寻找内心平静与宁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水石嵌空山荦确,瘦藤扶上青云幕。平川一望渺无际,东疑嵎夷北朔漠。驾天叠巘输翠浪,奔野细流横雪槊。疏峰点点雁聚沙,密屿喁喁鱼纵壑。一江净绿绕书元,几陇断畦成卦剥。乍惊渔唱出烟霭,时听村舂动篱落。幽遐异景争指说,老眼苦难觅渺邈。夜间支枕挂银窗,闪闪星河手可摸。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祥刑新佐张廷尉,出塞曾随霍冠军。露版裁书频倚马,甘泉献赋旧凌云,几瞻龙衮尧阶侧,暂驾星轺汝水濆。百万提封周製复,三千奏牍汉皇闻。依莲幕府游從近,聚米山川向背分。

久无梅信息,访问到湖滨。耐尽一冬冷,开残千树春。临流转风韵,与雪斗精神。疏影暗香后,能吟有几人。

杰阁峥嵘着树间,门从好色未尝关。檐前珠箔开平远,坐上清尊答燕閒。能卷尘心三曲水,欲迷客眼九嶷山。主人胸次俱收拾,笔力虽饶万象悭。

我归不能休,公去不可挽。依依原隰间,相对意无限。

秋声起。庭院收残暑。凉蝉抱叶鸣疏雨。玉箫吹彻人倚楼。银汉迢迢度女牛。梧桐落翠露华冷,络纬啼寒月影流。月影流。秋无限。思君不见

幽人睡足闻春鸟,共喜晖晖日满篱。里巷收灯人寂寞,邻家夫妇赁舂归。

洛雾嵩云满眼春,仙郎清路拥双轮。却陪宾客趋东阁,已为阳秋得素臣。渊秘图书探汉旧,地交风雨访周人。岁时献寿严君府,谁见家庭玉树新。

前年为君记江阁,醉里狂言不知怍。岂惟大负退之惭,要似扬雄真悔作。君家此阁端何然,万里长江咫尺山。江流湛湛山平远,合付画手非诗传。画工纵得空诸境,阁中之人妙难领。世人纷纷夔蚿蛇,是公了了形神影。

颇厌东征道路长,回头十日离乡邦。扫愁酌酒虽云独,照影抵消灯却双。打并余花风动地,迁延残夜月留窗。店鸡已唱催人起,更听疏钟隔水撞。

扁舟匆草出山来,惭愧严公旧钓台。舟子未应知此恨,梦中飞楫定谁催。严公钓濑不容看,犹喜桐君有故山。多病未须寻药录,従今学取衲僧闲。

西来山尽处,始见蓟州城。地拱三门峻,天回一面平。人烟多戍卒,市语杂番声。回首松亭道,秋风几日程。

细看僧字永和碑,谁见山阴落笔时。想像捧心□□□,□间几本话西施。

义重人谁及,高风有古人。己田分友子,黎事保羁臣。抱负耕莘志,依稀陋巷仁。丹青遗像在,难写道心真。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粗官差入党侯帐,精品平收陆羽经。

骋轮纵勒,翠羽花钿比织。并雅同陪,共越九衢遍,尽遨逸。料峭云容,香惹风、萦怀袂。遍寓目,几处瑶席绣帟。

秋深凉气满楼台,落叶萧萧拥玉阶。清晓九门金锁掣,监宫先报进鹰来。

古人吹萧者,以和虞韶声。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