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王拯的《登湘山寺浮图绝顶》
拼音和注音
sōng huā kāi luò bì lì ān , shān tóng bù shú xī máo g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薜荔: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楚辞·离骚》:“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蘂。”王逸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蘂实也。”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木莲》。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九:“薜荔,蒲细,来计反,此译言饿鬼也。”《云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饿鬼名也。”
松花:1.亦作“松华”。松树开的花。2.松花做的酒。3.指像松花一样的黄色。4.松树结的松果。5.松花蛋的别称。
王拯
不详
原诗
我从洞庭湘水入江处,西南直到湘水源。
青山不断一千里,两岸腾掷蛟龙骞。
卸帆日夕湘山麓,侧岭横峰堆簇簇。
妙明塔高山四围,玉立千盘裹山腹。
湘江如带横腰去,潋滟江风明雪縠。
漫山春木斗青红,窈窕僧房半修竹。
昔游一别今几载,涧草岩花岁时改。
春深灵雨钵龙归,日暮颠风铃鹁在。
我欲从僧营一椽,老僧与我同羁缠。
有身长住岂云达,无田不退宁非贪。
松花开落薜荔庵,山橦布熟溪毛甘。
世缘不深道力薄,山中龙象吾其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