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张宁的《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其二十九)》
拼音和注音
xī shuài yǐ zài táng , shǔ fù yǐ zài shì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张宁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原诗
蟋蟀已在堂,鼠妇已在室。
凉风蕙草时,胡见幽阴物。
仓皇若无依,短褐露肘膝。
天荒岁年暮,感此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