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于谦的《清化镇道中》
拼音和注音
xíng rén zhǐ gù qīng shān yuǎn , zhù mǎ pái huái bái zhòu zhǎ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行人:(名)在路上走的人。
青山:长满绿植的山。
白昼:(名)白天。[反]黑夜。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原诗
琅玕深处翠阴凉,绿树人家水绕墙。
宿雨润含畦麦秀,南风吹送野花香。
行人指顾青山远,驻马徘徊白昼长。
景物虽同民俗异,不胜三叹忆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