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上醉题寄涤武

芳园知夕燕,西郊已独还。
谁言不同赏,俱是醉花间。

作品评述

沣上醉题寄涤武

芳园知夕燕,西郊已独还。
谁言不同赏,俱是醉花间。

译文:

在沣上的醉意中写给涤武的信

芳园知道了夜晚燕子的归来,西郊已经只剩下我一个人。
谁说我们欣赏的不一样,我们都是在醉酒的花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给好友涤武的一首短诗。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芳园中喝醉了以后,寄予好友涤武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芳园”和“夕燕”可理解为春天中的花园和夜晚归巢的燕子,显示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和谐的自然环境。

在第二句中,诗人说自己已经独自一人在西郊,可能是因为沉浸在春天的美景和醉意之中,而不想离开。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和涤武都欣赏同样的美景,都是在花间沉醉。这说明了两个人对美的感受是相似的,尽管他们可能身处不同的地方,却能共同欣赏美景。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涤武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理解自己醉酒时写下的这诗的心情。整首诗简短而清新,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和对美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水满春畦白,云连晚照黄。野花时结子,溪柳不成行。客礼容吾懒,酣歌与世忘。晚来得新句,吟罢立苍茫。

地名

椎牛酾酒千人帐,破浪凌风万斛船。常恨书生无此快,一生低首短檠前。

地名

白苎吴侬红颊儿。行歌半是使君诗。山茶处处春犹浅,灯市人人夜不归。拚剧饮,莫相违。皇恩往往下丹墀。挥毫却对莲花炬,忆著苹洲秉烛时。

地名

有弟有弟手足亲,与我鼎立成三人。叔氏鳏居苦多病,季了宦游依旧贫。吾兄既终弟亦逝,岁晚惸惸惟一身。呜呼三歌兮意放,歌罢无言坐惆怅。

地名

染须欲学少年时,笑杀当年荣启期。公道世间惟此耳,年来犹幸不相欺。

地名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

地名

游罢回船泊钓矶,濛濛晴雪扑人衣。春阴亦未全无用,留住杨花一日飞。

地名

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地名

[姑洗羽一奏]温然仁矣,熙然春矣。龙驾帝服,穆将临矣。我酒清矣,我肴洱矣。我乐备矣,我神顾矣。

地名

谁闻玉磬即过门,漫说金灯不破昏。等是此身俱物化,云何五百至今存。

地名

神鼎犹烘药,夷槃已实冰。留恩均器服,下诏约山陵。影殿虚绨几,皇堂掩漆灯。萧萧柏城下,空有暮云凝。

地名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地名

圣主忧勤致治平,仁风惠泽被群生。自然四海归文德,何用灵符号辟兵。

地名

春草越吴间,心期旦夕还。酒乡逢客病,诗境遇僧闲。倚棹冰生浦,登楼雪满山。东风不可待,归鬓坐斑斑。

地名

山阴道士。鹤目龟趺多秀气。右领将军。萧散精神一片云。东山太传。落落龙骧兼虎步。潦倒支公。穷骨零丁少道风。

地名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地名

罗幕泥金窣地垂,夜香烧尽二更时。不知帘外溶溶月,上到梅花第几枝。

地名

安眠夜至卯,休吏日加申。廪稍亦已厚,养痾非隐沦。恨无封君法,老矣藏其身。遄归岂不欲,更有宜归人。

地名

独有小梅香漠漠,陆行随马水随舟。

地名

悲落叶,叶落落当春。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红带泪痕新。

地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