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亭

尘世有仙镜,清绝不可言。
寒江露沙迹,晚嶂埋云根。
暇日推吏案,呵道穿僧门。
来饮岩下水,何必携芳樽。

作品评述

《妙峰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赵政夫。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尘世有仙镜,
清绝不可言。
寒江露沙迹,
晚嶂埋云根。
暇日推吏案,
呵道穿僧门。
来饮岩下水,
何必携芳樽。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清净、超凡境界的向往。让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尘世有仙镜”,指的是凡间存在着一种可以映照出仙境的神奇镜子。这种仙镜具有清逸、超脱凡尘的特质,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和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清晨时分寒江上的沙痕和傍晚时山峰上云雾的蔓延。作者通过寒江上的沙痕和山峰上的云雾,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与前两句中的仙境相呼应。

接着,诗中出现了“暇日推吏案,呵道穿僧门”这样的句子。这两句描写了作者在闲暇时推开官府的案卷,或者在僧门中沉思冥想。这表明作者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繁琐,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最后两句写道,“来饮岩下水,何必携芳樽”。这是作者对读者的建议和劝告,无论是在峭壁下的清泉还是在山林间的溪水中,都可以饮水解渴,享受自然之美,而不需要特意带着芳香的酒。这里的“岩下水”象征着大自然中的清泉,而“芳樽”则代表着尘世间的名利和功名。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人们,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在,并非需要依赖外在的物质和名利,而是可以通过与大自然的交融来实现。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心灵追求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宣扬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表达了作者对清净、超凡境界的向往,并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思想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推荐

此地无此客,若人吾故人。论文皆意到,出语见情真。未议作轻别,且当留浃旬。畦蔬饱春雨,小摘未妨频。

一杯节酒莫留残,坐看新年上鬓端。只恐梅花明日老,夜瓶相对不知寒。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溪水东流日转西,杏花零落草萋迷。山翁既醒已然醉,野鸟如歌复似啼。六代寝陵埋国媛,五陵车马斗家姬。邻东谢却看花伴,陌上无心手共携。

放出金毛师子,百兽不见踪由。要得爪牙全露,直须自把绳头。

送老虚无寂寞滨,圣朝乃复记遗民。□摛温洛荥河笔,藻饰寒灰槁木身。虽拜老龙呼学士,肯教夜鹤怨山人。它时题向征西墓,道是先皇献纳臣。

午夜空斋四悄然,清寒透骨不成眠。秋风故揭疏帘起,正漏月华来枕前。

柳映平桥路带沙,行人归思浩无涯。临岐萧寺琐苍竹,催客杜鹃啼落花。千里乱山云自暗,一豀流水日空斜。伊予最是多情乾,为拂前题置碧纱。

屹然强寇敌,古人重守边。惜哉功名忏,死亦垂千年。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蓬莱有个李八伯,一对眼睛如漆黑。且莫错认定盘星。

十年归把钓鱼竿,万变惟凭冷眼看。白发相寻点鬼簿,紫金焉得返魂丹。渐惊老旧遗民尽,欲问承平往事难。秋日未须畏残暑,浙江潮退即天寒。

一日不举酒,即患偏头风。明日忽不患,乃在酒一中。人言饮致疾。此理恐未通。

有美人兮,在天之南。思之勿得,我心惔惔。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

霜林老鸦闲无用,畦东拾麦畦西种。畦西种得青猗猗,畦东已作牛毛稀。明年麦熟芒攒槊,农夫未食鸦先啄。徐行俯仰若自矜,鼓翅跳踉上牛角。忆昔舜耕历山鸟为耘,如今老鸦种麦更辛勤。农夫罗拜鸦飞起,劝农使者来行水。

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松扉竟未掩,片月随行屦。时闻犬吠声,更入青萝去。

满目亭台嘉木繁,燕蝉吟语不为喧。昼潮势急吞诸岛,暑雨声回露半村。真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开尊。若将明月为俦侣,应把清风遗子孙。绣羽惊弓离果上,红鳞见饵出蒲根。寻君未要先敲竹,且棹渔舟入大门。

吾诗吟未了,今尔亦工吟。笔下心思苦,书中理趣深。青灯宜远到,白日易西沉。多谢怜衰疾,连朝独见临。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磑破旗枪。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