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首

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
灯笼佯不知,虚明还自照。
殿脊老嗤吻,闻得呵呵笑。
三门侧耳听,就上打之绕。
譬如十日菊,开彻队谁要。
呵呵呵,未必秋香一夜衰,熨斗煎茶不同铫。

作品评述

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
灯笼佯不知,虚明还自照。
殿脊老嗤吻,闻得呵呵笑。
三门侧耳听,就上打之绕。
譬如十日菊,开彻队谁要。
呵呵呵,未必秋香一夜衰,熨斗煎茶不同铫。

译文:
牛皮鞔住了露柱,露柱发出啾啾叫声。
灯笼装作不知道,但虚假的明亮仍然自己照耀。
殿脊老者冷嘲热讽,听到后发出呵呵笑声。
三门侧耳傾听,就上去打岔。
就像十天的菊花,开放得芬芳,谁真正需要呢?
呵呵呵,未必秋香一夜之间就衰弱,用熨斗煎茶和用铫子炒菜是不同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了一幅极富幽默和讽刺意味的场景。诗人以独特的形象和情景表达了韬光养晦、拥有智慧和洞察力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牛皮鞔住的露柱和虚假的灯笼来暗喻那些伪装和掩饰真相的人。他们装作不知道问题的存在,但实际上却自我欺骗和自我映照。

诗中的“殿脊老者”则以冷嘲热讽的态度对待这种虚假和伪装,发出嘲笑的笑声。而“三门”则象征着倾听和发现真相的途径,但诗人却用“打岔”的方式来表达这个过程是如何被干扰和扰乱的。

最后的比喻,将菊花的美丽与华丽的外表做了对比,暗示了真正的价值和内涵并不取决于外表的华丽。同时,诗人也通过比较熨斗和铫子的不同用途,表达了即使外表相似的东西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用途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幽默、讽刺的方式描述了社会中存在的伪装和虚假现象,并倡导追求真理和洞察力的重要性。它呼应了宋代文人在政治压力下保持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理念。

诗词推荐

篱角绯桃落渐稀,晚风吹去点苔矶。挥金岂必如疏傅,二亩春秧也是归。

谓公天下才,非专一方惠。及此作舆梁,力行无钜细。既异国侨为,将同傅岩济。砻石亘长川,宁须伐山桂。

仙鹤曾鸣处,泉兼半井苔。直峰抛影入,片月泻光来。潋滟侵颜冷,深沉慰眼开。何因值舟顶,满汲石瓶回。

良金美玉信难偕,好物其来最受埋。盗跖免兵非积善,仲尼无土反成猜。中孚既若须为信,无妄因何却有灾。莫若致之为外事,心源可乐是昭回。

汉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妆。好借月魂来映烛,恐随春梦去飞扬。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认暗香。不为调羹应结子,直须留此占年芳。

雕梁寻巢旧燕侣。似向人欲语。试问来时,逢郎郎健否。春风深闭绣户。尽便旋、一庭花絮。要自销凝,吟郎长短句。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舍後钟梵炉烟长,舍前帘影竹苍苍。事亲暖席扇枕凉,中有一士鬓苍浪。同心之心兰麝香,与游者谁似姓杨。朝发枉渚夕辰阳,怀瑾握瑜秪自伤。东有浊河西清漳,胡为搔头卢泉思茫茫。清明在躬不在水,此曹狡狯可心死。

明时应不谏,天幕称仙才。聘入关中去,人从帝侧来。诗窗盛岛屿,檄盾照风雷。几度陪旄节,营巡海色回。

挺挺祖风烈,瑞岁滞偏州。元龙豪气。宜卧百尺最高楼。万丈文章光焰,一段襟怀洒落,风露玉壶秋。乱石惊涛处,也作等闲游。适相逢,君去骑,我归舟。清都绛阙密迩,切莫小迟留。趁取亲庭强健,好向圣朝倾吐,事业肯悠悠。回首藩宣地,恩与大江流。

竹光水色近宣华,仿佛江南万里家。可是老谙春寂寞,夜深无梦到梅花。

汉廷与目策英豪,投钓知谁首掣鳌。百日红莲纶阁迥,万年枝拂禁城高。内廓坐永风生席,辇路归迟月映袍。西抹东涂浑忘却,一絇短雪不堪搔。

杨公休簿领,二木日坚牢。直甚彰吾节,清终庇尔曹。幽阴月里细,冷树雪中高。谁见干霄后,枝飘白鹤毛。

三赋成会稽,四集始东楚。一洗凡马空,斯文有宗主。

清溪曲曲抱山斜,绕溪十里蔷薇花。春风吹香袭人骨,乾红淡白相交加。眼睛眩晃不能视,烂如赤日凌朝霞。时有扁舟向中下,共疑来处从仙家。于时邀我临流饮,下踞大石盘犬牙。平生意气一快论,屈指世务还惊嗟。酒酣襞纸探強韵,胡涂醉字成乱鸦。侵更把火入官舍,下马犹吟诗各夸。

鹤归空有恨,云散本无心。

江甫卖钙秋正美,山亭闻鹤夜尤清。送君此去因怀古,海水东来意未平。

先生之道,得天之全。气刚以和,如四时然。功在王室,惠留于泉。不怒而教,恶遏善迁。为政以德,信哉格言。先生之逝,四十三年。有庙有祠,民奉益虔。紫帽可砺,清名不骞。

二十四潭争一桥,惊泉喷薄几时消。一山瀑布归三峡,小小天风作海潮。

太史南游上会稽,爱奇端欲助文辞。萧骚白发离骚国,不到巴陵终欠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