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临轩桂

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
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
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

作品评述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临轩桂》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
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
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水西寺东峰亭的景色,特别是临轩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人观察到山楹上没有恶劣的树木,只有一丛绿色的桂树。桂树在幽静的环境中依然散发着芳香,而飞鸟也衔着残留的红叶飞过。然而,诗人却没有看到那位离骚的人,只有一个憔悴的人在秋风中吟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受。首先,诗人描述了山楹上没有恶劣的树木,而只有一丛绿色的桂树。这种对景物的观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纯洁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桂树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它在幽静的环境中依然发出芳香,展现了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内在品质。

接着,诗人描述了飞鸟衔着残留的红叶。这一景象可能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物事的无常。红叶衰败、凋零,飞鸟衔着残红飞过,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流逝的不可挽回性。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思念和遗憾之情。他说自己没有看到那位离骚的人,只有一个憔悴的人在秋风中吟唱。这可能是诗人对离骚人的思念和对生活中某种理想状态的追求。憔悴的人在秋风中吟唱,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境遇的反思,以及对离骚人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楹、桂树和飞鸟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纯洁美好事物的追求,并表达了对离骚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这首诗词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凝练而深远。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一鹗新收荐士书,从今价重百车渠。麒麟步舞开天上,会见含香近紫虚。

扬雄老病久思归,家在成都更向西。邂逅王孙驰驿骑,丁宁父老问耕犁。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山深云气多,拨云寻径入。但觉襟袖寒,不知浓翠湿。

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因寻岳寺荤辛断,自到王城礼数生。斜月照床新睡觉,西风半夜鹤来声。

丹青模写费毫端,此景居然两寺间,半岭松阴观鹤憩,一泓雪影照人颜。及时行乐恐无地,何进归休始买山。多谢好风吹妙语,西湖处士棹丹还。

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秋风何处起,先袅最长条。

楼头吹彻几寒梅,推枕穿衣晓帐开。蚁斗蜗争求予决,老夫身世自难裁。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在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缄题重叠语殷勤,存没交亲自此分。前月使来犹理命,今朝诗到是遗文。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乐天君。

青琐窗深红兽暖,灯前共倒金尊。数枝梅浸玉壶春。雪明浑似晓,香重欲成云。户外马嘶催客起,席间欢意留人。从他微霰落纷纷。不妨吹酒面,归去醒余醺。

一人在朝,百人缓带。

鸳鸯未老头先白。有甚因缘难测。说破自然会得。盖为贪迷色。人还省悟溪山蓦。物外专修道德。清净神仙法则。得住蓬莱宅。

头如翔鸾月颊光,背如安舆凫臆方。心知不载田舍郎,犹带开元天子红袍香。韩干写时国无事,绿树阴低春昼长。两髯执辔俨在傍,如瞻驰道黄屋张。北风扬尘燕贼狂,厩中万马归范阳。天子乘骡蜀山路,满川苜蓿为谁芳。

北都留守将天兵,出入香街宿禁扃。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孔璋旧檄家家有,叔度新歌处处听。夷落遥知真汉相,争来屈膝看仪刑。

君恶奢华意不欢,一言从俭亦何难。但能和乐同琴瑟,未必恩情在绮纨。

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千山过尽又行脚,惭愧道人看客勤。裹得白云欲相赠,一瓯茶复白於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