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逵赴广南

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
君随幕府战西羌,夜渡冰河斫云垒。
飞尘涨天箭洒甲,归对妻孥真梦耳。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相逢握手一大笑,白发苍颜略相似。
我方北渡脱重江,君复南行轻万里。
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
勾漏丹砂已付君,汝阳瓮盎吾何耻。
君归趁我鸡黍约,买田筑室従今始。

作品评述

《送沈逵赴广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嗟我与君皆丙子,
四十九年穷不死。
君随幕府战西羌,
夜渡冰河斫云垒。

飞尘涨天箭洒甲,
归对妻孥真梦耳。
我谪黄冈四五年,
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
疾病饥寒疑死矣。
相逢握手一大笑,
白发苍颜略相似。

我方北渡脱重江,
君复南行轻万里。
功名如幻何足计,
学道有涯真可喜。

勾漏丹砂已付君,
汝阳瓮盎吾何耻。
君归趁我鸡黍约,
买田筑室従今始。

中文译文:
唉,我和你都生在丙子年,
四十九年来,贫困却不曾死。
你跟随军队征战西羌,
夜间渡过冰河,攻破云垒。

飞尘弥漫,天空箭雨洒下,盔甲闪亮,
归来与妻儿相见,真如梦中之事。
我在黄冈贬谪四五年,
孤舟在烟波中往来。

故人不再联系问候,
疾病、饥饿和寒冷使人怀疑是否已经死去。
相逢握手大笑一番,
白发苍颜,略显相似。

我北渡过重重江河,
而你又南行轻松万里。
功名如幻,何足计较,
修行之道有尽头,真是令人欣喜。

勾漏和丹砂已经交给了你,
而汝阳的陶罐盎也没什么可耻的。
你归来时,我们一起吃鸡黍、约定,
买田置宅,从今开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送别好友沈逵前往广南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苏轼和沈逵两位友人的不同遭遇和心境,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自述了自己四十九年的贫困生活,沈逵则跟随军队征战西羌,经历了艰辛的战斗。诗中的描写生动而具体,如夜渡冰河、斫云垒等,展现了沈逵的英勇和苏轼对他的敬佩。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对沈逵归来的期待。他描述了自己的疾病和困苦,强调了两人相逢时的喜悦和相似之处。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淡薄态度,认为修行之道的追求才是真正值得欣喜的事情。

最后几句诗中,苏轼将自己的勾漏和丹砂(象征着文人的修养和才华)交给了沈逵,表示对他的赞赏和信任。他并不以自己的贫困和低微为耻,而是鼓励沈逵归来后可以一起过上安稳的生活,买田置宅。

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比两位友人的经历和心境,诗人表达了对勇敢和坚韧的敬佩,以及对修行和内心追求的重视。诗词充满了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云起远山翳,风至□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蹑磴践其迹,处处见遗薪。乃知百代下,固有上皇民。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旧锥之地。赤骨{左骨右歷}个浑身,与人争甚闲气。些子无明奈何,说甚祖师西来意。

火院须当远。尘事难为染。因遇风仙弃冤亲,做个投真马,得得超彼岸。即达逍遥岸。炼气如素练。专下工夫分假真,做个惺惺马。悟道何愁

休吟稽山晓,听咏秦城旦。鸣鸡初有声,宿鸟犹未散。丁丁漏向尽,冬冬鼓过半。南山青沈沈,东方白漫漫。街心若流水,城角如断岸。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朝车雷四合,骑火星一贯。赫奕冠盖盛,荧煌朱紫烂。沙堤亘蟆池,市路绕龙断。白日忽照耀,红尘纷散乱。贵教过客避,荣任

支径秋原上,衡门夕照中。野烟山半失,溪涨浦横通。鬓秃难藏老,衣穿可讳穷?浩歌终自得,心事寄冥鸿。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

到得中桥一径斜,岸傍沽酒两三家。长年醉卧桑阴下,鼓吹犹烦两岸蛙。

温惠之德,社翟之衣。行中采齐,礼无或过。降于丹阶,有空有德。委委蛇蛇,谁其似之。

雨过芙蕖叶叶凉。摩挲短发照横塘。一行归鹭拖秋色,几树呜蝉饯夕阳。花侧畔,柳旁相。微云澹月又昏黄。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

比日思光景。今朝始暂逢。雨住便生热。云晴即作峯。水白澄还浅。花红燥更浓。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

古柏森然地,修严蜀相祠。一过荣异代,三顾盛当时。功德流何远,馨香荐未衰。敬名探国志,饰像慰甿思。昔谒从征盖,今闻拥信旗。固宜光宠下,有泪刻前碑。

把酒对江梅,花小未禁风力。何计不教零落,为青春留得。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一作题终南翠微寺翠微终南里,雨後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沙鹭窥吟榻,风蝉入座隅。

不跃银鞍与绣鞯。曲筇芒跷见衰年。寻幽来立渡头船。碧涧芹羹珍下箸,红莲香饭乐归田。不妨尊酒兴悠然。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干。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腊月烧山,对面熟谩。瞥然悟去,身在长安。咄哉无限未归客,沙裹求油实可怜。

白马杂金饰,言从雕辇回。粉香随笑度,鬓态伴愁来。远水斜如剪,青莎绿似裁。所恨章华日,冉冉下层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