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自唱自和

江山一夜雨,花柳九州春。
过节喜无事,谋懽要及辰。
年年仍岁岁,故故复新新。
把酒有馀恨,无从见古人。

作品评述

诗词:《新年自唱自和》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江山一夜雨,花柳九州春。
过节喜无事,谋懽要及辰。
年年仍岁岁,故故复新新。
把酒有馀恨,无从见古人。

中文译文:
一夜之间江山沐浴了雨水,花柳的春天遍布九州。
过节的喜悦无所牵挂,计划和欢乐要与时辰相适应。
每年每岁都是如此,旧的又旧,新的又新。
举杯畅饮却有一丝遗憾,无法与古人相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新年之作。诗人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新年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

诗的开篇写道,江山在一夜之间沐浴了雨水,大地一片清新。花柳的春天遍布九州,意味着春天的美景遍及整个九州大地,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接着,诗人表达了过节的喜悦与宁静,没有烦恼和牵挂。他希望自己的计划和欢乐能够和时辰相适应,即希望自己的愿望和计划能够顺利实现,与时代保持一致。

诗的后半部分呼应了开篇,强调了岁月更迭的循环。年年岁岁,旧的又旧,新的又新,表达了时间的不断流转,人们在岁月更替中迎接新的希望和机遇。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一丝遗憾和思考。他举杯畅饮,享受新年的喜悦,但却有一种无法与古人相见的遗憾。这里的古人可以理解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或前辈,诗人想与他们交流、学习,但时光已逝,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新年和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古人的尊敬和思念。

诗词推荐

重见发更白,羁栖偕在行。余嗟遽如许,子亦可怜生。不粒书新券,霜蔬煮破铛。诗成莫浪出,或取世儒轻。

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

明主访贤逸,云泉今已空。二卢竟不起,万乘高其风。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沧州即此地,观化游无穷。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与君弄倒景,携手凌星虹。

天风吹我上瑶京,谒帝通明羽卫森。班退归来清梦觉,红云犹自满衣襟。

波惊石险夜喧雷,晓泊旗亭笑眼开。休问行人缘底瘦,适从百八十滩来。

大江之西,康庐之阴,壮哉此州。有舳舻千里,旌旗百万,襟喉上国,屏翰中流。弹压鲸波,指麾虎渡,著此商川万斛舟。青毡旧,看崇诗说礼,缓带轻裘。十年泉石优游。久高卧元龙百尽楼。正九重侧席,相期岩弼,一贤砥柱,聊试边筹。了却分弓,归来调鼎,得见茂洪可复忧。谈兵暇,

杖屨相随步野田,坐临阶石和诗篇。要看隔水人家菊,试借系门渔父船。且缓归情知有月,不生酒兴为无钱。寒来莫问家中事,才得身闲即是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合江亭前秋水清,归人罢市无余声。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楼台渐稀灯渐远,何处吹箫犹未断?凄风凉叶下高桐,半夜仙人来绝巘。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篷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琵琶新曲转声迟,停棹中流日暮时。细雨可怜红袖湿,愁云偏惹翠眉垂。

黄龙洲前雪浪飞,浪花叠作五郎矶。小艇纵横截洄洑,张网捕鱼一何速。造次经过不知险,坐爱山衣绿如染。闲情沙鸟俱悠悠,万古如斯江汉流。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

大块分劳逸,唯君独不均。险夷安若性,金石想为人。万卷书奚托,重泉恨莫伸。谁知丞相子,天地一穷民。

亦次韵和呈,因以自见穷寂之态华灯高宴水精宫。浪花中。意无穷。十载江湖,重绾汉符铜。应有青藜存往事,人缥缈,佩丁东。卧听萧寺响疏钟。渡溪风。转空濛。月上孤窗,邻唱有渔翁。追念使君清坐久,歌一发,恨千里。

牢落西轩客,巡檐费独吟。桃花明薄暮,燕子闹微阴。辛苦元吾事,淹留更此心。小窗随意写,蛇蚓起相寻。

痴儿[1]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2],青眼聊因美酒横[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黄里 一作:黄裹)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吏退文书苦未醒,湖光靧面适全轻。风从北户来披拂,鹊傍南枝管送迎。许我杖藜来宿昔,观公诗律自前生。艺兰九畹辛夷百,续取诹骚更老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