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下第

翰苑何时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作品评述

《咏史诗·下第》是唐代文学家胡曾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婚嫁和科举的关系,以及上林苑中桂花的美丽。

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翰苑何时休嫁女,
文昌早晚罢生儿。
上林新桂年年发,
不许平人折一枝。

诗的意境如下:

这首诗主要涉及两个主题。首先,诗人表达了一个关于婚嫁的问题,即宫廷中的女子何时能够停止嫁人。这里的“翰苑”指的是宫廷,而“嫁女”则指女子嫁人,表示女子在宫廷中嫁给官员为妻。诗人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种质问和深思。

其次,诗人还提到了科举制度。诗中的“文昌”指的是文昌宫,是封建社会中进行科举考试的地方,而科举被视为功名的重要途径。诗人暗示着文昌宫早晚会停止产生状元,即停止生产有才华的人。

最后,诗人描绘了上林苑中桂花的美丽。上林苑是唐代皇家园林,而桂花是这个园林中的一种花卉。诗人描述了上林苑中每年都会开放的新桂花,暗示着宫廷中的官员以及普通平民都无法将其采摘。这里的“不许平人折一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社会中的不公平的抱怨。

通过以上的点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宫廷中女子嫁人和科举制度的疑问,以及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同时,诗人通过描绘上林苑中的桂花美景,暗示了宫廷中官员和普通民众之间的阶级差异。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悲剧命运的感慨。

作者介绍

胡曾,邵阳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尝为汉南从事。《安定集》十卷,《咏史诗》三卷,今合编诗一卷。

诗词推荐

殷勤为唱玄中曲,涧水相知音韵足。唯有伯牙欲露机,断弦深意无人续。

我观众草树,等是气所囿。蓬茅一何荒,桃李一何秀。荣悴固不齐,受命了无缪。所以山中人,翩然拂归袖。丁宁语泉石,此误不可又。开帘受微飔,排闼入孤岫。是身如虚空,一室宽宇宙。夫何不訾省,与世争决骤。天分有固然,吾力岂其究。

日月同生岂偶然,声名不减雪堂仙。岷岷西去八千里,苏史相望二百年。赤壁旧春如昨否,李生新曲至今傅。祝生寿比南飞鹤,共结梅花岁岁缘。

芳草渡头猿夜吟,孤舟一系百年心。旧游零落不知数,客路经过客复寻。暮雪关山千里雁,夕阳烟火数家林。明朝叹息东征士,发垢冠欹不欲簪。

清时投迹在嵌崟,一穴晴光破晚阴。刺草未容忘魏阙,故应长有子牟心。

井上梧桐暗,花间雾露晞。一枝晴复暖,百啭是兼非。金屋梦初觉,玉关人未归。不堪闲日听,因尔又沾衣。

茅屋何堪翠袖,芝田自有霓裳。一双雪舞碧云乡。富贵人家以上。竹外山童敲臼,梅边溪友传觞。青霞道服石炉香。便是寿星模样。

断桥雪霁闻啼鸟。对林花、花晴晓。画角吹香客愁醒,见梢头红小。团酥剪蜡知多少。向风前、压春倒。江嶂人烟画图中,有短篷香绕。

湖边莫怪旧祠荒,士女何曾炷瓣香。赖是人心犹未泯,深衣迎奉入书堂。

夏雨凄凄曾过公,只今端复是秋风。青青但保庭前竹,渺渺不悲江上枫。每忆诵诗头且白,可期频见颊犹红。陶家九日明朝事,问讯菊篱开几丛。

贞姿抱冰雪,粲粲楚江滨。照水淡寒影,寄人生远春。

树含春色明兼暗,云带朝寒去复还。未有燕回罗幕上,不知人在玉楼间。吟魂几绕青山曲,醉梦多游紫府关。待得归时花示老,莫因寥落起愁颜。

公论由来重,高怀此去轻。吾非厚知己,感叹此苍生。

衍沃绵千里,融和被四时。蚕丛角歌吹,石室盛书诗。绿树藏渔市,清江遶佛祠。吾行更堪乐,载酒上蟆颐。

溪头浊潦拥鱼虾,笑杀渔翁下钓差。棹取扁舟湖海去,悠悠心事寄芦花。

汉节西南出,征鞍万里赊。清朝早敭历,远使更光华。山壮蚕丛国。云深杜宇家。暂宣宽大诏,恩信及天涯。

侯家好兄弟,森森如立竹。侯今白首去,乃复坐矮屋。要当振龙鬣,宁更淹骥足。吉人天相之,富贵在晚福。

为谒先儒马鬣茔,倚藤得得上天平。直疑寺外崚嶒石,犹是胸中数万兵。松障四开心目快,山泉一歃骨毛清。坐间恰动思亲念,隐隐白云何处生。

缁徒中有人,籍甚初与显。是非不挂口,好恶不入眼。终日但怡怡,言行无可拣。外相示枯槁,风味殊不浅。初公如鹤长,昂藏谁得管。今秋忽坐脱,山立不少偃。显公方晏如,随缘自舒卷。平生三事衲,夏燠冬不暖。大雅右司公,国器乃瑚琏。颇敦方外契,渊明亦亲远。道术久相忘,书来

南枝向暖。乍秀出庾岭,梅英初吐。玉颊轻匀,琼腮微抹,姑射冰容相许。几回立马凝伫,影映寒光霜妒。□尽占,在百花头上,严冬独步。芳华春意早,昨夜一番,雪里开无数。万蕊千梢,铅堆粉污,总是化工偏赋。月明暗香浮动,休使龙吟声苦。且留取。待时时,频倚阑干重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