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作品评述

诗词:《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中文译文:
竹根比竹皮冠更为珍贵,想要戴上它首先要将头发剪短晾干。
要让山林中的人都能看见,就不要戴着方帽抵御寒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耿天骘的赠诗。诗中以竹冠为象征,表达了一种追求真实和自然的情怀。

首先,王安石提到竹根比竹皮冠更为珍贵,这是因为竹冠是用竹根制作而成的,竹根代表着竹子的本质和根基,意味着真实和朴素。与之相对,竹皮冠是用竹皮制作而成的,更多地强调了外表和装饰的功效。通过这样的对比,王安石表达了对真实和本质的追求,暗示人们应该珍视内在的品质而非外在的华丽。

其次,诗中提到要戴上竹冠,首先需要将头发剪短晾干。这里的剪短头发可以理解为剪去过多的繁琐和虚华,以追求简朴和真实的生活态度。晾干头发则表示要将头脑清醒和冷静,不被外在的浮华所迷惑。通过这样的描述,王安石呼吁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以真实的姿态去面对世界。

最后,诗中提到要使山林中的人都能看见竹冠,就不要戴着方帽抵御寒风。这里的山林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环境和自由的状态,而方帽则代表世俗的束缚和规范。王安石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真实自我的向往,呼吁人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寒冷而放弃自己的本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竹冠的意象,抒发了王安石对真实、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他呼吁人们摒弃虚华和世俗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追求真实的自我。这种思想在王安石的时代被称为"新儒家"思潮的一部分,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吾友子曾子,滋兰涧溪幽。药房动波底,韦编著床头。梦吞六画香,身从三圣游。上瞻岐山开,下聆雷声收。告干閟灵龟,潜渊骑玉蚪。食菲足自养,朵颐非所来。一朝浮洛书,绿字献禹畴。分半啖虞翻,相视一笑休。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

影摇红烛散庭辉,小殿香清午漏迟。啼鸟数声风习习,碧桐阴下立多时。

塞外风霜冻异常,水池何事旷如汤。溶溶一脉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

我初官此君未来,君今去此我未往。翻飞岂不慕缅邈,留滞何能悲鞅掌。学道平生昧蹊径,半世端如走榛莽。古人曾病田甫田,切磋安可去吾党。东风消雪送鸿雁,南国连山生筱簜。为当归梦五湖中,会有高名百寮上。

呼童具鸡黍,颇识故人期。竹馆忽枉驾,山樽聊解颐。醉歌返北郭,春雨生东陂。便与千峰隔,登高空复思。

寄声吾党阿介,米贱惟有誉同。更无一语不契,前身定是同参。

柳阴满地水平池,门掩青春刻漏迟。蝶梦任渠分尔汝,蛙声谁复计公私。刘伶混世酒一石,梁叔逃名歌五噫。午睡觉来风动竹,自收隔夜着残棋。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无事佛僧何处著,人群鸟兽不妨同。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

结客行行入翠微,桃源深处醉芳菲。狂歌不减刘公干,尽日花间坐不归。

昔者吾夫子,浮海思乘桴。彼美鲁仲连,蹈海耻帝呼。寥寥千载间,此意霜月孤。而我欲涉海,夫岂夫子徒。长风吹我帆,高浪拍我舻。所愿鸥鸟同,浩荡烟中徂。

采石江头万鼓鼙,祭天台上手挥旗。坐驱朔马为鱼鳖,笑杀江南踏浪儿。

松底柴门尽日关,主人西去几时还。长鑱委地黄精老,时有寒猿啸砚山。

鹊尾炉香半未灰,古潭瞥地撼风雷。单车陟降固劳止,万壑喧豗亦壮哉。高廪正须端策验,应门已报送诗来。忧时更愿人才富,重与南山咏有台。

惭愧疚云台客,飘零雪满毡。不图朱鸟影,犹见白蛇年。宫殿荒烟隔,门庭宿草连。乾坤自春色,回首一潸然。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闲花半落犹迷蝶,白鸟双飞不避人。树影兴馀侵枕簟,荷香坐久著衣巾。暂来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催。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数日征行喜即晴,山明溪秀翠为屏。竹门梅出数枝白,松外山横几叠青。人渐采茶登陇阜,家多酿秫市邮亭。短舆午困几成梦,两两枝禽为唤醒。

王湛蓄深器,世人不能窥。大慧实若愚,人遂以为痴。可怜济父子,同门不识之。何况隔千里,而欲求人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