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寄询讲主

每忆岩房,端石玄云,宣毫紫霜。
想笔端风雨,不时萧飒,胸中渊海,无底潢洋。
枫落寒江,草生春梦,欲说天机话甚长。
知音者,有真能入室,好与连床。
梅花窗下茶觞。
小团月、烹来宝乳香。
览吴淞夜月,珠江莹洁,昆山□□,□液淋浪。
不出门庭,那知世态,金玉家家要满堂。
长安市,似遗腥蝇聚,采□□□。

作品评述

《沁园春 寄询讲主》是元代谢应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沁园春 寄询讲主

每忆岩房,端石玄云,宣毫紫霜。
我常想起那在山间的房舍,端坐在石头上,心中充满神秘的墨云和紫霜。

想笔端风雨,不时萧飒,胸中渊海,无底潢洋。
我想象着笔端的风雨,不时地响起凄凉的声音,心中像是深不见底的大海,浩瀚无垠。

枫落寒江,草生春梦,欲说天机话甚长。
枫叶纷纷落在寒冷的江水上,春草生长,仿佛做着美丽的梦,想要说出天机的奥秘,语言却无法尽述。

知音者,有真能入室,好与连床。
有懂得音乐的人,能够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与我共同分享。

梅花窗下茶觞。小团月、烹来宝乳香。
在梅花窗下,品味着美酒。小团圆的月亮悬挂在天空,煮来的茶散发着宝乳的香气。

览吴淞夜月,珠江莹洁,昆山□□,□液淋浪。
观看吴淞的夜晚月色,珠江清澈明亮,昆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波涛冲击着海岸。

不出门庭,那知世态,金玉家家要满堂。
不出门外,就能了解到社会的风云变幻,富贵人家处处充斥着财宝。

长安市,似遗腥蝇聚,采□□□。
长安城市,好像是一群腐败的苍蝇聚集的地方,到处都是欺诈和腐败。

这首诗词《沁园春 寄询讲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情感。作者借助自然的景物,展示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谢应芳的学术主张

  谢应芳著有《辨惑编》、《思贤录》、《龟巢稿》、《怀古录》、《毗陵续志》、《龟巢诗文钞》、《龟巢词》等。最能反映他学养与思想倾向的是《武阳志馀》卷十儒林类中记载他的一些轶事。他在苏州一带避难时请求官府黜退吴江三高祠(纪念战国时期越国范蠡、晋代张翰、唐代陆龟蒙)中的范蠡;而要求修葺三国时东吴名相顾雍的墓莹。在故乡则显扬武进林庄邹忠公浩墓,去掉学官中的土地祠。他主张禁止民间办丧事时做佛事等迷信活动、还向周郎中(正五品官)上书陈述开荒等五件事并向何太守请求减少水脚之征,事事都有利民生民风。

  谢应芳最著名的著作是《辨惑编》。《辨惑编》的主要内容是反佛、道,这也是理学理论的精华所在。这既是他个人思想体系的体现,也是理学的合理内核在常州地区的传承。谢应芳认为,生、死为自然之理。他斥老、庄、仙、佛(此处所言老、庄,非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而是被道教改造过、并奉为道教之祖的老、庄)之说为异端,致力于破除鬼神、禁忌、禄命等迷信,认为“古之为异端邪说者众矣,若老庄仙佛之流,自秦汉以来,惑世尤甚”,“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辨惑编·异端》)。他还指斥道教的斋醮仪式说:“道家以老子为理由,书亦未尝有设醮之论也,至宋徽宗妄意求福,命羽流为之,未及倾危宗社,流落金国,所求之福,竟何有哉!二君昏迷不明物理,特以此为缁黄衣食之计焉耳。”(《与王氏诸友论斋醮书》)理论锋芒直指宋徽宗,认为北宋亡国,与宋徽宗相信道教有关。是“妄意求福”,是“倾危宗社”,是“昏迷不明物理”,所以最后“流落金国”,“为缁黄衣食之计(当阶下囚)”。同时,谢应芳还以明天历年间大疫为例,大疫来临,病人众多,凡“务求医药,不事祈祷”者,大都活了下来,而那些求神保佑的,却都死掉了。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佛道的虚伪性。 《辨惑编》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在明初有极大的影响。后世论及元明之际,无论是思想史、哲学史,谢应芳的《辨惑编》是必提的著作。

谢应芳的生平

  谢应芳生逢乱世,世衰道丧,以斯文为己任,崇正辟邪。从元至正初年起便隐居于武进白鹤溪(今邹区鹤溪河),构筑小室名叫龟巢。遂自号“龟巢老人”,乡里子弟尊称龟巢先生。常州府曾聘为教授。他对学生循循善诱,总结出一套教学法。浙江行省闻名欲聘为三衢清献书院山长,辞不就。后各地义军起,谢应芳便去苏州一带避难,几次遇危险,一年中搬了五次家,经常揭不开锅。后来苏州人对这位年高德助的饱学之人逐渐有所了解,争聘为子女的老师,他靠束修钱以维生。

  朱元璋削平群雄,建立明王朝后,江南渐渐安定,谢应芳已是70多岁的老人,返回故乡,在武进芳茂山(横山)隐居,勤读写作,老而不倦。当时,朝中高官与在野缙绅们路过常州,必定要去芳茂山上“龟巢”拜访龟巢老人。不管来的人官阶多高、名声多大,谢应芳都平等相待,决不低下阿谀,而且议论必及民生、言谈必论向善。

  谢应芳80岁时,不顾羸弱,应郡守的邀请,以德高望重之身,出来主持了《续毗陵志》的编撰工作,97岁高龄谢世。

谢应芳的食里情怀

  谢应芳到了老年,牙齿尽落,常为咀嚼而发愁。有一次,他到寺院拜访一名高僧。高僧知他齿牙不利,特意精心制作了几款豆腐菜肴,既好吃又不需要费力咀嚼。食毕,谢应芳言道:“凡人年老者,以肉养之,古今一致。然老而无齿,则肉林之盛,禁脔之供,其如朵颐何?求其甘软若豆腐者,真可谓养老之善物也。”并欣然提笔作《豆腐诗》:“谁授淮南玉食方,南山种玉选青黄,工夫磨转天机熟,粗渣囊倾雪汁香。软比牛酥便老齿,甜于蜂蜜润枯肠。当年柱史如知味,饮乳何须窈窕娘。”

  此后,他家中常精心烹制豆腐菜肴,以供食用。渐渐地越觉豆腐软嫩味美,最能养老,不是醍醐,却又胜似醍醐,於是便将豆腐美称为“素醍醐”,并作诗《素醍醐》加以称赞。

诗词推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沁园春

石壁苍苔露未乾,小池射日石团团,弄泉漱玉归何暮,风卷横云细细看。

沁园春

牧叟邹生笑语同,莫嗟江上听秋风。君看逐客思乡处,犹在图山更向东。

沁园春

去岁披云自访寻,交加绿玉已成林。肯随春圃群芳老,喜对秋庭数亩阴。巴峡庐峰声淅沥,渭川斜谷气萧森。轩窗咫尺收佳趣,不负东南万里心。

沁园春

争似瑶仙捧玉觞,一堂四世聚簪裳。间中尊俎江山久,静里襟怀日月长。蓂紫烂连庭桂此,橘香浓引诰花香。陵溪种得桃无限,乞与渔郎半核尝。

沁园春

眼前轩冕是鸿毛,天上人间漫自劳。脱却朝衣独归去,青云不及白云高。

沁园春

畴昔见诸老,从客闻至言。马非求路寝,木岂愿牺尊。卧起数椽屋,啸歌三亩园。人生正应尔,云梦不须吞。

沁园春

思前别。记时节。美人颜色如花发。美人归。天一涯。娟娟姮娥,三五满还亏。翠眉蝉鬓生离诀。遥望青楼心欲绝。梦中寻。卧巫云。觉来珠泪,滴向湘水深。愁无已。奏绿绮。历历高山与流水。妙通神。绝知音。不知暮雨朝云、何山岑。相思无计堪相比。珠箔雕阑几千里。漏将分。月窗明

沁园春

生死久离居,凄凉历旧庐。叹兹三径断,不践十年馀。古木巢禽合,荒庭爱客疏。匣留弹罢剑,床积读残书。玉没终无像,兰言强问虚。平生不得意,泉路复何如。

沁园春

拜书辞玉帐,万里剑关长。新马杏花色,绿袍春草香。一身朝玉陛,几日过铜梁。莫恋炉边醉,仙宫待侍郎。

沁园春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虚垂异乡泪,不滴别人心。雨色凋湘树,滩声下塞禽。求归归未得,不是掷光阴。

沁园春

翠驾凋零尽,芒鞋响叶声。晴江湖后绿,寒日竹间清。曝背翁微睡,挑包僧自行。离京才一日,便觉惬幽情。

沁园春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沁园春

六月中夏,诸方放假。大仰大然,绳头紧把。常住百无一有不能挂怀,只忧兄弟不会狗子无佛性话。常啼菩萨卖心肝,负前狼籍谁人买。

沁园春

衰病相侵眼渐昏,青灯细字苦劳神。遍看大轴知无力,听诵奇篇赖有人。前日鼓旗闻苦战,明朝雷雨出潜鳞。殿庐困极唯思睡,却忆登科似後身。

沁园春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沁园春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沁园春

杨云老不悔雕虫,未假书空且叩空。迎刃析疑如破竹,擘流辨仅欲分风。贫粮惠我荒年谷,利器推君善事工。一任师金笑刍狗,斯文大业炳无穷。

沁园春

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沁园春

东野多穷辄自鸣,半生云水共将迎。朝廷织悉收遗老,笔势巉岩压后生。天上恩袍新草色,道傍诗句古钟声。出秦壮思磨锋锷,欲破刘郎五字城。

沁园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