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长相思(题丈亭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山明,北山明,中间有一座名叫丈亭的亭子。
亭子旁边是沙滩,供应送别和迎接。
东江清,西江清,海水涨潮时两岸平坦。
行人们分开划船前行。
诗意:
《长相思(题丈亭馆)》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景。南山和北山都明亮可见,而在两山之间有一座名叫丈亭的亭子。亭子旁边是一片沙滩,供应送别和迎接行人。东江和西江的水都清澈明亮,当海水涨潮时,海岸两旁都变得平坦。行人们在这里分开,划船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词的意境清新雅致,描绘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和行人们的离别场景。首先,诗中通过南山和北山明亮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丈亭作为诗中的一个重要地点,增添了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停留的意味。沙边的送别和迎接,表达了作者与行人之间的离别和相聚,使诗词具有一定的人情味。接着,东江和西江清澈明亮的描绘,反映了水的纯净和平静,与南山北山的明亮形成了对比。最后,海上潮来时两岸平坦,表达了一种离别之后的继续前行的意愿和乐观情绪。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景物的对比和变化,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行人分开划船的描绘,也暗示了人们在旅途中的离别和继续前行的命运。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对旅途中人与自然的感悟,给人一种宁静而留恋的感觉。
作者介绍
杨适的生平
早年隐居大隐山,以县学教师为业,为人淳厚忠介,议论持平。行义闻名乡里,人称大隐先生,自署慈川逸民。宋庆历年间(1041—1048),明州太守荐为遗逸,不就。嘉祐六年(1061年),以荐授将仕郎,又试太学助教,皆不赴。与楼郁、杜醇、王致、王说聚鄞县妙音书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学者尊为宗主,开四明讲学风气。其后5人又各创书院,收聚生徒,历30余年,弟子甚众,世称庆历五先生。
明律历,晓兵法,隐居于大隐山,人称大隐先生。为人淳厚忠介,议论持平,以行义闻于乡里。以文学行义闻于乡里,人皆不敢道其姓名,以先生目之。嘉祐六年(1061)以荐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不赴。享年七十六。熙宁二年(1069)以前卒。事迹参《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翼》卷三六。《全宋词》据《宝庆四明志》录存其词1首。
当年范仲淹任越郡太守时,欲见焉。杨适到了其府上时仍不有所求。邂后,又与另一著名词人林逋、同郡王致等交为挚友;在钱塘太守钱公辅等人的推荐之下,仁宗时诏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职。仍不受,辞而归山林焉。去世时县令特命以“大隐先生”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