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枕边无寐骨毛轻,露欲为霜月正明。
一叶梧桐如唤客,起来搔首听秋声。

作品评述

《秋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苏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心境。

诗词以一个无法入眠的人为起点,描述了他在枕边感受到的细微变化。作者用“骨毛轻”形容这人的身体酥软无力,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安和思虑。同时,暗指秋天的微风轻轻拂过,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提到露水即将结霜,月亮正明。这句描写表达了秋天已经深入人心,寒意逐渐浓厚的景象。月亮的明亮也象征着秋天的清冷和明朗。

最后两句描写了一片叶子轻轻飘落,像在招呼着远方的客人,使人联想到孤独、离别和追忆。诗人用“搔首听秋声”来形容这人起床后,抚摸头发,倾听秋天的声音。这句诗词中的“秋声”既可以理解为秋风的声音,也可以引申为秋天的氛围和情感。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感受为主线,通过对秋天的景象和氛围的描绘,表达了人在秋天所感受到的孤独、清冷和追忆的情感。同时,通过对细微变化的描绘,将读者引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秋天的气息和情感产生共鸣。

这首诗词以精细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示了苏泂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景物的敏感触觉。通过描绘秋天的细节,他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秋天的氛围中,唤起了读者对季节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青女凌波楚江冷,庭前一叶鸣金井。砧杵谁家试夹衣,西风搅碎芦花影。呼童折取篱下金,旋汲山泉注古瓶。细哦七字延秋色,寒香似欠东园清。江上子牟怀魏阙,离情一动肠千结。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

金昌亭西万株花,胭脂玉雪争纷拏。春风携酒看花去,骑马径到山人家。花深树密无径入,下马徘徊映花立。紫萼风微翠袖香,红丝露重乌巾湿。别来几负看花期,客里匆匆见一枝。白下桥边寒食后,广陵城外绿阴时。今年花最逢春早,准拟清樽对花倒。人意方邀酒伴来,花枝已向东风老。

师来一世恣经行,却泛沧波问去程。心静已能防渴鹿,鼙喧时为骇长鲸。禅林几结金桃重,梵室重修铁瓦轻。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

萧萧叶落响风枝,隔壁无情笛又吹。一缕碧烟灯烬落,主人眠熟客醒时。

吾友西家黄,笔力压余子。金马可曳裾,胡为亦留此。整整插架书,拂蠹自料理。三年飞不翔,袖手今且尔。仪凤五色文,霄汉终接武。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後世模。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夜寒池面结冰花,谁识吴姬张丽华。待到黄昏斜月吐,暗香疏影属林家。

十方老僧十年旧,燕坐绳床看奔走。远游新自济南来,满身自觉多尘垢。暖汤百斛劝我浴,骊山衮衮泉倾窦。明窗困卧百缘绝,此身莹净初何有。清泉自清身自洁,尘垢无生亦无灭。振衣却起就华堂,老僧相对无言说。南山采菌软未干,西园撷菜寒方茁。与君饱食更何求,一杯茗粥倾铜叶。

猗嗟富媪,博厚含弘。发容敷秀,动植兹丰。爰酌兹酒,肸乡交通。众祥萃止,垂祜无穷。

今日天气佳,驾言适山村。种枳作短篱,叠石成高垣。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所愿在仕者,努力苏元元。

三年又见柳依依,细柳营中戋刂柳归。却喜丹台新燕子,学成白羽水平飞。

肃肃庠序,祀事惟明。大哉宣父,将圣多能。歆声肸乡,回驭凌竞。祭容斯毕,百福是膺。

鸟回山色隐如城,碧落人归依旧青。好向中间安一榻,何须更画绕床屏。

雪老门高儿女盛,又能情重贵天伦。把家干蛊虽相似,也有贪杯落草人。

幽居邻里少,江际复山阿。潮去蝉声出,天晴鹤语多。老人能步蹇,才子奈贫何。曾见春官语,年来虚甲科。

月瓣团栾剪赭罗,长条排蕊缀鸣珂。倾阳一点丹心在,承得中天雨露多。

山中之暮,岂不风雨。心与一灯,耿耿千古。

游人未归来,芳草又还歇。怅望江东云,久负山中月。扁舟在何处,一水不可越。相思千里间,日暮飞鸟没。

勤本小家数,韩欧大秀才。二公需作料,勾入集中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