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刘子翚的《园蔬十咏(其三)韭》
拼音和注音
ròu shí cháo sān jiǔ , zhōng lián qì yùn qī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肉食:肉食ròushí以肉为食。或指肉类食品。古代高官厚爵者以食肉为常,故用肉食者称享有厚禄的官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ròushí以肉类为食物;吃荤肉食动物
气韵:1.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2.人的神采气度。
三九: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也称“三九天”。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天气。~严寒。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原诗
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
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