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晦岩佛光法师

对文笺释通人到,破名舂科作者难。
不见澧阳焚钞者,棒头拈出尚寒酸。

作品评述

诗词:《寄晦岩佛光法师》

中文译文:
文笺传达给通晓佛法的晦岩法师,
揭示了名利和科举考试对于作家的困扰。
却未见到澧阳焚毁钞票的人,
只有棒头拈出的仍然是寒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释智愚所写,通过对文笺传达给晦岩佛光法师的寄语,表达了对名利和科举考试对于作家的困扰和破坏。诗中提到的文笺是指文书,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作品被传达给法师,暗示着他们共同关注佛法和修行。

诗中的“名舂科”指的是科举考试,科举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对于追求功名的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一生中的重要机遇。然而,诗中作者认为,科举考试对于作家而言却是一种困扰,可能是因为科举考试的功利性质使得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和纯粹性受到了侵蚀。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澧阳焚钞者和棒头拈出的寒酸。澧阳是指澧州,这里象征着社会现实和功利之地。焚钞者表示那些把钞票烧毁的人,暗示他们选择了超脱物质、追求精神境界。而“棒头拈出尚寒酸”则暗示了作者自己,他将自己描绘为一个仍然寒酸、贫穷的人,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纯真。

这首诗通过对名利和科举考试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追求内心境界的重视。诗中的晦岩法师象征着纯净和超脱,与作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对反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世俗的厌倦和对内心境界追求的坚持。整首诗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又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词推荐

客子能久惯,将何号有生。墨池能入用,纸被喜无声。新月生缑岭,凄风过渭城。忽如无所叹,却似太忘情。

开窗得远意,兴出杳冥间。芳草日边路,片云天外山。好花和露斸,修竹夹藤删。每许南邻伴,时来一寄闲。

西来山尽处,始见蓟州城。地拱三门峻,天回一面平。人烟多戍卒,市语杂番声。回首松亭道,秋风几日程。

独秀声名楚水东,妙年腾达俊游中。文昌寓直风云近,神武归来猿鹤同。居士人非禅板寂,少微星暗宝函空。知心不必悲生死,欲向何方觅是翁。

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従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满前儿女。今日都欢聚。今也阿弥八十,儿也五十五案此句缺一字。瓷瓯并瓦注。山歌和社舞。但管年年强健,妆成个、西王母。

盛府宾寮八十余,闭门高卧兴无如。梁王苑里相逢早,涧浦城中得信疏。狼藉杯盘重会面,风流才调一如初。愿君百岁犹强健,他日相寻隐士庐。

九日渡头人,迎风倚孤棹。江空落日远,入夜生余照。无菊亦无侣,开尊自相劳。红叶点鸥波,青烟出渔灶。

湛湛方寸天,清泠如止水。其止涵空明,其溃汩泥滓。操这恍若遗,舍之渺何倚。瞬息苟不诚,愚智从此始。一篇中庸书,千古防意壘。吾子善守之,勉勉集众美。独不见邻家翁,驱鸡呼犬斜阳中。

不管诗人太瘦生,但念酒徒稀醉眠。凭谁为画毕吏部,缚著邻家春瓮边。

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氛氲涵翠微,宛如嬴台曲。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白云失处所,梦想暧容光。畴昔疑缘业,儒道两相妨。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晤言既已失,感叹情何一。始忆携手期,云台与峨眉。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诸君推管乐,之子

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

一夜茅檐冻雨声,晓来千岫照人明。真同煮海盐花瑞,不见因风柳絮轻。游子不愁衣短薄,农夫剩喜岁丰成。竹篱草舍犹堪赏,况映镡津一水清。

翊佐先朝,章明台教。淑顺谦勤,徽音在劭。树风不止,劬劳匪报。黍稷令芳,嘏兹乃告。

大雅久不作,文士日以众。缵缉斗新美,靡靡相溃澒。春禽转巧舌,但可供好弄。取之以终身,只字不可用。

我欲长生梦,无心解伤别。千里万里心,只似眼前月。

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始从西南升,又欲西南没。全移河上影,暂透林间缺。纵待三五时,终为千里别。

昨夜严家集,是夕饮于严氏园,霜斗_晴天。乾坤如许空阔,著我两人闲。醉帽三更月影,别袂一帘花气,语隽不知还。二十年间事,肝肺写明蠲。记相逢,一似昨,两经年。风波闹处,推出心胆至今寒。也为故人饮酒,也念邦人怀旧,姑为驻征鞍。未忍作离语,留待月华圆。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