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高适的《宓公琴台诗三首》
拼音和注音
mì zi xī wéi zhèng , míng qín dēng cǐ tá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鸣琴:鸣琴,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为政: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2.指执政者。3.处理政事。4.做主。5.作官。6.孔子著作。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原诗
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临眺忽凄怆,人琴安在哉。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
邦伯感遗事,慨然建琴堂。乃知静者心,千载犹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门何茫茫。唯见白云合,东临邹鲁乡。
皤皤邑中老,自夸邑中理。何必升君堂,然后知君美。
开门无犬吠,早卧常晏起。昔人不忍欺,今我还复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