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经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翳桑俄有绩,宿麦复盈租。
圆寂期超诣,凋残幸已苏。
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
几日遵归辙,东菑殆欲芜。

作品评述

《郡斋读经》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壮龄非得用来做富贵之物,柔和的笔墨却误入儒家文化。
此时心境舒畅,自然与道相伴。
散文材料的清净是独立的美德,正直的觉悟绝非无用。
半段偈语就像莲花从水中生长,幽香弥漫满室。
消散阴暗的羞愧,讲授义理得到最纯粹的精髓。
行迹似乎是桃花源中的游客,身披竹编的符咒。
华夷之间涉足官吏之事,巴蜀和汉地的州县都掌握在手中。
草木倾心向往君子的品质,移风易俗忆及吝啬的人。
隐藏功绩的桑树突然获得了成就,积蓄的麦谷再次丰盈。
圆满的寂静期待超越,枯萎凋残的幸运已经苏醒。
解开空的袋子是愚蠢的行为,破坏景色的谷地是何其愚昧。
几日遵循回归的车辙,东菑的庄稼几乎要丛生荒芜了。

诗意和赏析:
《郡斋读经》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阅读经书的情景。首先,诗中表达了对年轻壮年人才不应该被用来追求富贵的思考。作者认为,柔和的笔墨应该属于儒家文化,而非被误用于功利之事。接着,诗人在读经时心境舒畅,与道相伴,体现了他对于读书修身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散材诚独善”和“正觉岂无徒”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的散文材料和正直觉悟的赞美。他认为散文材料的清净是一种独立的美德,正直的觉悟绝非无用。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的思考。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的美好愿景。诗中描述了莲花的生长和桂花的香气弥漫,以及消散阴暗的羞愧和讲授义理得到纯粹精髓的情景。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新、纯洁和高尚的追求。

诗的最后部分,则以一种略带忧伤的语气展现了现实的冷酷。作者提及了华夷之间的官吏之事,以及草木向往君子品质和移风易俗忆及吝啬的人。这些描写既展现了社会和现实的一面,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于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郡斋读经》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壮龄不该被用于追求功名富贵,温和的笔墨误入儒家之门。
此时斋心得到闲暇,心境高远与道相伴。
散文材料的纯净是独善的,正直觉悟不会白费。
半段偈语如莲花出水,幽香满室桂花炉。
消除阴暗的羞愧,讲授义理获得至纯的精髓。
行踪像桃源中的游客,身着竹编符咒。
无论华夷参与官吏之事,巴蜀与汉地融合于州县之图。
低头草木怀念君子,回忆移风易俗的吝啬人。
隐藏的桑树突然有所成就,积蓄的麦谷再次富饶。
完美的安宁期待超越,凋落的幸运已经苏醒。
无谋地打开空的袋子,破坏景色的盆地多么愚蠢。
几日沿着归途,东菑即将荒芜。

诗意和赏析:
《郡斋读经》以清新雅致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阅读经书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年轻人不应该用壮年时光追逐功名富贵的思考。作者认为,温和的笔墨应该属于儒家文化,而不应误用于功利之事。他坚持认为散文材料的纯净是一种独善的美德,正直觉悟绝不是无用功。这些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诗中描绘的莲花生长和桂花香气弥漫,以及消散阴暗羞愧和讲授义理的纯粹精髓,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美好愿景。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新、纯洁和高尚的追求。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带有一丝忧伤色彩,展现了现实的冷酷。作者提到了华夷之间的官吏事务,以及草木向往君子品质和回忆吝啬之人带来的风俗变迁。这些描写既展示了社会和现实的一面,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高尚和纯粹的追求。它呈现了一种对于修身、追求真理和美好人文的理想化情感。

作者介绍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羊士谔的籍贯考证

  河南洛阳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玮、羊本等人卒后都归葬洛阳,说明当时羊族已多视洛阳为故乡。唐代诗人羊士谔,虽题署乡贯为“泰山”,但实居洛阳,他尝作有《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诗,其欲卜居之女几山,即去洛阳不远(今属河南宜阳)。根据江苏淮安《羊宗史志》的记载:洛阳羊氏的世居在“洛阳县东安乐乡”,淮安羊氏便系出于洛阳。除了汝、洛两支,南阳(今河南南阳)羊姓也颇有声名。

羊士谔的评价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诗词推荐

孤节区区是爱君,危言未达已危身。豺牙虎爪銛于剑,不为诗人食谮人。

出门复入门,去来何悠悠。故人别有见,见乃不重留。居人宁念此,行者可胜不。

羽人脱屣去,古洞留嵌岩。白云亦世态,随风蜕其缄。石饴已何许,谁能味其甘。土偶寂不语,樵牧同此龛。坎坎击石鼓,归去夸彼谈。遂使蜡屐人,于此移其贪。猗桐植翠盖,翳翳当薰南。琤然激石溜,燕坐心默参。朝暮岂异理,莫诳狙四三。暄凉得其适,所讶非瘴岚。梅花对白发,风前

积雨红芳落渐多,玉堂清晓独来过。日华幸尚临朱槛,云气愁仍绕绛河。寂寞芝兰同晚岁,浮沉萍藻自秋波。闻君近有纫裳兴,刀尺寒生欲奈何。

月邀棋约屡登台,学省公厅只对街。九日菊花孤痛饮,百端人事可安排。

见山堂上,画帘卷、犹是清和天气。绿永江莲,雅称得、瑶丘冰壶标致,名在丹台,籍通紫府,游戏人间世。三洪华阀,自应生此人瑞。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管取来年,雪罗风葛,荣被君恩赐。黑头公相,直须眉寿千岁。

翊戴南阳第一春,驰驱北伐太原津。天开今代风云会,运应中兴岁月新。霖雨正宜苏大旱,清风未可作闲人。一杯安足为公寿,看饮思堂万斛醇。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芦苇萧萧生晚潮,伍员何地更吹箫。夕阳自逐寒鸦去,万片宫花共寂寥。

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东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可更沾巾。

退之昔负天下才,扫掩众说犹除埃。张籍卢仝斗新怪,最称东野为奇瑰。当时辞人固不少,漫费纸札磨松煤。欧阳今与韩相似,海水浩浩山嵬嵬。石君苏君比卢籍,以我拟郊嗟困摧。公之此心实扶助,更後有力谁论哉。禁林晚入接俊彦,一出古纸还相哀。曼卿子美人不识,昔尝吟唱同樽罍。

客路逢寒食,光阴亦可惊。如何介子节,再过阖庐城。列岫遥逾碧,群芳晚更明。饭余风力壮,掀舞小舟轻。

霜後藜枯无可羹,饥吟长作候虫声。藏神上诉天应泣,支赐江蓠与杜蘅。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奇奇水上花,湛湛花下水。花得水扶持,水因花富贵。当中既植藉,四畔还种苇。自然秋风生,便有江湖意。

夜来北风元自小,何事吹折青琅玕。数枝洒落高堂上,败叶萧萧烟景寒。乃是神工妙手欲自试,袭取天巧不作难。行看叹息手摩拂,落势夭矫墨未乾。往往尘晦碧纱笼,伊人或用姓名通,未必全收俊伟功。有能蓺事便白首,不免身为老画工。岂如崇德君,学有古人风。挥毫李卫言神笔,弹琴

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八咏遗风资逸兴,二溪寒色助清威。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笑我中年更愚僻,醉醒多在钓渔矶。

轻暖轻寒,赏花天气春将半。柳摇金线。求友莺相唤。玉腕蛾眉,意眼频频眄。歌喉软。玉卮受劝。一醉应相拚。

剑阁缘空去,西南转几州。丹霄行客语,明月杜鹃愁。露带山花落,云随野水流。相如曾醉地,莫滞少年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