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镜

色带金铜眩怪青,照人心胆已曾灵。
铸时便有山东影,不使秦皇见乱形。

作品评述

《秦镜》是宋代诗人王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述一面秦镜为主题,通过描绘它的色彩、材质和神奇的特性,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触动。以下是对《秦镜》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色带金铜眩怪青,
照人心胆已曾灵。
铸时便有山东影,
不使秦皇见乱形。

诗意:
这面秦镜的色彩如金铜般耀眼,它的怪异之处体现在它的青色中。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透过它的照射让人的内心和胆量显得灵敏而清晰。这面镜子在铸造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山东的山川景色,它并不让秦皇看到自己扰乱的形象。

赏析:
《秦镜》通过对秦镜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这面古老镜子的赞叹和思考。首先,诗中以金铜眩目的色彩描绘了秦镜的华丽和独特,使其在读者心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接着,通过描述秦镜所具有的神奇特性,即能够映照出人内心和胆量的灵敏和清晰,作者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洞察。秦镜所呈现的景色,山东的山川,更是使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最后,诗中提到秦镜并不让秦皇看到自己扰乱的形象,这暗示了秦皇自身的独特性格和政治手腕。整首诗通过对秦镜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历史的思考,使读者在感受诗意的同时也能沉思其中。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通过对秦镜的描写和意象的塑造,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它通过对于古物的赞美和思考,传达了一种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敬重和思索。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快,意境上深远而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示。

作者介绍

王镃,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宋末官金溪尉。宋亡,遁迹爲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顔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着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爲《月洞吟》一卷。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爲《月洞诗集》二卷。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腊前梅蕊未斜横,至后醅香试满觥。过眼文书开数叶,打窗风雨又三更。闭门高卧直差易,拥鼻微吟何似生。稍取湿薪供热弄,住山如此不多争。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松菊堂深,芰荷池小,长夏清暑。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山深不可见,一锡又云飞。梵译通方语,林霜点衲衣。神闲生境寂,思基入吟微。寒月空相照,何人夜扣扉。

图书应明主,策府宴嘉宾。台曜临东壁,乾光自北辰。网罗穷象系,述作究天人。圣酒千钟洽,仙厨百味陈。成山徒可仰,涉海讵知津。幸逢文教盛,还睹颂声新。

盘峤中间十里湾,绕山如蹑翠连环。两岐尽处忽回首,只在寻常一望间。

知君此去便归耕,笑指孤舟一叶轻。待向三茅乞灵雨,半篙流水送君行。

岁晏西陂好,澄波共夕阳。戏鱼来有晕,惊鹜去无行。荇叶疏犹碧,兰苕老更香。裴回归鞅晚,併为似沧浪。

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磨出海鲸血,声成天马蹄。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常恐魍魉夺,山行亦自摧。

一片桃花一片春,夜来风雨落纷纷。多情更逐东流水,还作高唐梦里人。

兰帷夜色高,绣被春寒拥。何事玉楼人,屡踏杨花梦。分明相见陈,不道幽情重。乞个好因缘,莫待来生种。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封侯寂寞空飞将,佳句流传自谪仙。半世作民才六考,他年垂世有千篇。箧中酬唱都无恙,天外音书不复传。五岭三苗底处所,千岩万壑若何边。

范村如荒村,一老雪垂领。高轩款门来,惊破雀罗静。披草出迎客,玉笋森秀整。短章虽寂寞,染指已尝鼎。归骖不可驻,晨昏思定省。

面面峰峦杰阁新,好山借我倚栏身。商量壁记留名易,未是题诗第一人。

梦中共跨青鸾翼。……一簇楼台。

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

翠黛眉低敛,红珠泪暗销。从来恨人意,不省似今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