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韩淲的《十月十六日同器远晚步童游桥(其二)》
拼音和注音
zhuó jǐn jiāng tóu xiǎo fú lú , èr sān liáng yǒu yì tóng j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二三: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
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江头:江边,江岸。
同居:1.同在一处居住。2.指夫妻共同生活,也指男女双方没有结婚而共同生活。3.俗指男女非法定的结合而生活在一起。
濯锦:成都一带所产的织锦,以华美著称。亦指漂洗这种织锦。江名。参见“[[濯锦江]]”。
良友:有益的好朋友。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原诗
濯锦江头小佛庐,二三良友亦同居。
僧敲暮鼓朝钟处,舒卷一编贤圣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