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白居易的《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
拼音和注音
chù chù zhuī yóu suī bù qù , shí shí yín yǒng yì wú f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处处:(副)各处;各方面:祖国~有亲人|~严格要求自己。
时时:1.不时、经常。2.当时、是时。
吟咏:(动)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古诗。[近]朗诵。
无妨:1.没有妨碍。2.不妨,没关系。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君方对酒缀诗章,我正持斋坐道场。处处追游虽不去,时时吟咏亦无妨。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
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