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闲居蓄百毒,救彼跛与盲。
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
区区效一溉,岂能济含生。
力恶不己出,时哉非汝争。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闲居蓄百毒,
处世拯跛盲。
依山建茅屋,
掩埋腐骨荒。

区区效一溉,
岂能救苍生。
力量不自出,
时势非你争。

此诗描述了苏轼闲居时的心境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他将自己比作蓄百毒之地,意味着自己内心充满了各种浊恶的思想和情绪,但他仍然努力去救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他选择在山脚下建立陶制的房屋,用以把那些残疾人的尸骨掩埋起来,彰显了他的善良和仁爱之心。

诗中提到的“效一溉”指的是效仿一条河流,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像一条河流一样,带给社会希望和救赎。然而,苏轼意识到自己个人的力量有限,无法真正拯救所有的人。他抱怨时势对他不利,力量不够强大,无法摆脱困境。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社会困境的忧虑和对自身力量的无奈。透过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的善良和爱心,他对于社会不公的痛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邃的思索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忆昔都城会,论交戊午班。故书虽绝迹,晚景自贪闲。契阔形骸外,参差出处间。重来风作恶,黯淡宝莲山。

一壑云屏展,江横万里长。渔舟下滩去,寂寞舞斜阳。

系马青松阴,蹑屣苍崖路。惊鸟动林花,空山答人语。云霞不可揽,直入冥冥雾。

吾家清俭莫忘初,昔日儒酸白屋居。世事直须防满溢,天公偏是喜乘除。看来负郭三千顷,不似传家一卷书。谦损却能丰萃致,试观沧海受川渠。

不胜方寸乱,岂暇二心持。忍矣王陵将,贤哉徐庶辞。

煌煌世胄余,夫子非碌碌。由来有诗书,所以能绝俗。得官本河朔,瓜期未易促。扁舟下南来,逸驾追鸣鹄。遇胜即徜徉,风餐兼露宿。嗟余偶倾盖,一笑外羁束。杖策每过従,相携访山谷。东风披鲜云,绣错出林麓。松门有时尽,幽景无断续。崖转闻钟声,林疏见华屋。衔山余落景,归迹

乞子齁齁暖冻躯,押衙得得奉亲书。孙公已云蔡公死,近日乡人叹不如。

出谷频回首,逢人更断肠。桐乡岂爱我,我自爱桐乡。

求听存灵响,冥心合太虚。清融浮想尽,名曰小无余。

成王有过伯禽笞,圣惠能新日自奇。王道既成何所感,越裳呈瑞凤来仪。

扑簌敲窗纸,寒齐剡水滨。六花初落夜,孤枕未眠人。耳静声逾细。心清趣自真。爱梅情更苦,恐压一枝春。

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犁。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风雨过芳晨。多少愁红恨紫尘。两点眉尖凝远碧,纷纷。又被杨花误一春。金凤压娇云。睡起纱窗背欠伸。心事欲言言不尽,沈沈。乳燕雏莺触拨人。

万竹森然,莫非自己。作如是观,可谓明矣。菁菁翠竹,来者得眼。其不得者,我亦无简。助发此观,亦有风雨。若问轩名,请与竹语。

白发梁鸿随暮猿,不辞引领望兄门。久无清梦相追逐,今喜遗经为讨论。数叶赤枫鸣客路,一畦黄薤忆家园。著书不就身何用,每见飞尘恨满轩。

自卷朝衣濯雁湖,勋名籍籍在黄枢。时闻走卒称司马,犹有群儿问大苏。赴陇尺书弛鹤板,起家万石绾麟符。宵衣炯炯思黄发,正藉元勋出手扶。

妙尽功圆转处幽,若人真解倒骑牛。雨蓑风笠旧行李,适意明明百草头。

客从昆仑来,遗我双玉璞。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能上秦王殿,何时回光一相眄。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无弃捐。无弃捐,

江上经行四十秋,今朝如得驻扁舟。老夫宁复重来日,欲去殷勤更少留。

邑贫风俗俭,君去共弦歌。持己心宜萧,临民色要和。寒儒尤可念,巨室已无多。好与诸耆旧,商量细抚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