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龚鼎孳的《采桑子(其二)赠谢朴先》
拼音和注音
huān chǎng shuí jì duō qíng jù , sì hǎi zhī y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四海:1.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另有“豪放、豁达”的意思。2.四方。泛指四方之地。
多情:(形)对人感情深厚(多指爱情):自作~|~的姑娘。[反]薄情|寡情。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欢场:欢乐的场景或场面。
龚鼎孳
龚鼎孳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龚鼎孳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龚鼎孳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原诗
欢场谁记多情句,四海知音。红泪难禁。
病后人怜风露深。绣裙团扇当年事,的的酸心。
别恨侵寻。耐得雕栏玉楼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