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
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作品评述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在堂上观赏一幅画作潇湘晚景图时的感受和思绪。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
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观赏一幅潇湘晚景图时的情景和感受。首先,苏轼的目光被画中的云山和野水所吸引,使他回忆起自己曾经西征南国的经历。在回忆之中,他反思自己过去的游历,并感慨自己信手写就的文字都已经遗忘。他预感到会有来自衡阳的客人来欣赏这幅画,但画面中的意境却显得模糊不清。

诗人以"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的形象来形容画中的山川,表达了山川之间的起伏曲折之美。苏轼认为画家在初次创作时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但随着经营的深入,挥洒笔墨应该就不再困难。他觉得江市上的人家不多,而烟村中古老的树木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寂静的景象。苏轼知道他的朋友有一种幽雅的情怀,所以他细细观赏这幅画,试图寻找这种幽雅的意境。

苏轼觉得虽然这幅画离他很近,但是他所经历的阴晴变化与画中的景象并不相同。他想象着径蟠(画中山川的形态)会继续向后延伸,而水面则会奔流向前的溪流。这种景象与他的主观意愿相悖,他感慨地说,这样的景象并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它们只是马蹄曾经踏过的痕迹。最后,苏轼设想了将来的官场生涯,希望能够在西部的剑山之地与朋友们畅谈。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一幅潇湘晚景图的观赏和思考。诗人通过对画中山川和水面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他在观赏画作的同时,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并反思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诗中融入了对友人幽雅心境的理解和对未来官场生涯的期待。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的山川景色,通过形象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川的壮丽和曲折之美。他对画家的创作过程表示理解和赞赏,认为经营初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挥洒自如。他对烟村古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氛围,与江市上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苏轼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幽雅之意,表达了对友人幽雅心境的理解和赞赏。

诗中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苏轼对未来官场生涯的期待,他希望能够在剑山西部与朋友相聚,畅谈人生。这展示了他对自由和友谊的向往,将官场视为一种机会,期望在其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追求理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画作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色、艺术创作和人生的感悟。诗人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对艺术家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友情和自由的向往。这首诗词既是对画作的评论,也是诗人内心感受和思考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性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八月风吹粳稻香,九月荞熟天始霜。男耕女饁常满野,宿麦覆块皆苍苍。丰年比屋喜迎客,花底何曾酒杯迮。家人但觅浩歌声,不在东阡在南陌。

逍遥抱一岂相差,方便门开智慧花。神室分形添石髓,华池巨燄隐灵砂。穹隆备实归宗旨,释意从容不是赊。滋味勿教贪过度,必然混世老天涯。

清浮寒露在冰壶,一节三年更不渝。莫道来时琴鹤在,而今琴鹤一齐无。

进学在致知,涵养须用敬。廓然而大公,物来则顺应。

从来寒食多风雨,不料穷乡亦管弦。壮岁心情悲昨梦,异乡时序感汉年。偶随游子来溪上,因与棠梨立路边。从此堪悲转憔悴,随群同上钓鱼船。

和备淆骸赤洛阳,骑疏应共枕红妆。乾坤无地容何邓,何必舁尸赴许昌。

飞腾志意老来休,却听鸡声吟掉头。催雪忆梅还得句,到家准拟阿儒求。

宿昔髫年忽旄期,登临筋力尚支持。酒肠无恙重开禁,药性皆谙懒问医。夜漏犹披灯下卷,春风不染镜中丝。销磨未尽惟吟癖,锻了新诗改旧诗。

若水逢降君。穷桑属惟政。不哉驭帝箓。郁矣当天命。方定五云官。先齐八风令。文昌气似珠。太史河如镜。南宫学已开。东观书还聚。文辞金石韵。毫翰风飙竖。清室桂冯冯。齐房芝诩。宁思玉管笛。空见灵衣舞。

菊团封绿,莲萼凋红,萧然独见芳姿。短墙高榭,疏筠怪石偏宜。香遍秋风到处,微雨过、清露零时。花阴下,称笺毫唱和,杖屦追随。曷似江头竹外,凌霜犯雪,岁晚争奇。夕赏朝吟,劝秋莫放离披。细看石B53E玉茗,叶纵似、风韵输伊。最好处,拥新妆、临鉴碧溪。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秋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着朝衣。乡人始识文章贵,仕路休嫌定省稀。宝带桥边舟泛泛,白云司里树依依。路经震泽人应问,太史周南胡不归。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步出北寺门。遥望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连。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兼烛八纮内。物类无颇偏。我独抱深感。不得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神仙谓无还似有,秦汉可怜空白首。会须一蹑青云梯,与子同祛千古疑。

春溪水暖绿蒲沉,两两游鳞跃紫金。必以直钓应不得,果知非命亦何心。舟吞远海鲸鲵老,饵满平湖网罟深。纵尔岂知吾有意,渭川人去事难寻。

树槎牙。冰交加。冷艳疏疏瘦影斜。几枝梅放花。天一涯。语三叉。已是情多怨物华。那堪更忆家。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东观时闲暇,还修喻蜀书。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桂蠹晨餐罢,贪泉访古初。春江多好景,莫使醉吟疏。

女巫遮客买神盘,争取琵琶庙里弹。闻有马蹄生拍树,路人来去向南看。自移西岳门长锁,一个行人一遍开。上庙参天今见在,夜头风起觉神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