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
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作品评述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在堂上观赏一幅画作潇湘晚景图时的感受和思绪。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
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观赏一幅潇湘晚景图时的情景和感受。首先,苏轼的目光被画中的云山和野水所吸引,使他回忆起自己曾经西征南国的经历。在回忆之中,他反思自己过去的游历,并感慨自己信手写就的文字都已经遗忘。他预感到会有来自衡阳的客人来欣赏这幅画,但画面中的意境却显得模糊不清。

诗人以"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的形象来形容画中的山川,表达了山川之间的起伏曲折之美。苏轼认为画家在初次创作时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但随着经营的深入,挥洒笔墨应该就不再困难。他觉得江市上的人家不多,而烟村中古老的树木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寂静的景象。苏轼知道他的朋友有一种幽雅的情怀,所以他细细观赏这幅画,试图寻找这种幽雅的意境。

苏轼觉得虽然这幅画离他很近,但是他所经历的阴晴变化与画中的景象并不相同。他想象着径蟠(画中山川的形态)会继续向后延伸,而水面则会奔流向前的溪流。这种景象与他的主观意愿相悖,他感慨地说,这样的景象并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它们只是马蹄曾经踏过的痕迹。最后,苏轼设想了将来的官场生涯,希望能够在西部的剑山之地与朋友们畅谈。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一幅潇湘晚景图的观赏和思考。诗人通过对画中山川和水面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他在观赏画作的同时,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并反思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诗中融入了对友人幽雅心境的理解和对未来官场生涯的期待。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的山川景色,通过形象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川的壮丽和曲折之美。他对画家的创作过程表示理解和赞赏,认为经营初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挥洒自如。他对烟村古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氛围,与江市上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苏轼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幽雅之意,表达了对友人幽雅心境的理解和赞赏。

诗中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苏轼对未来官场生涯的期待,他希望能够在剑山西部与朋友相聚,畅谈人生。这展示了他对自由和友谊的向往,将官场视为一种机会,期望在其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追求理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画作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色、艺术创作和人生的感悟。诗人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对艺术家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友情和自由的向往。这首诗词既是对画作的评论,也是诗人内心感受和思考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性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昆山积良宝,大厦构众材。马卿委官去,邹子背淮来。风流信多美,朝夕豫平台。逸翮独不群,清才复遒上。六辅昔推名,二江今振响。英华虽外发,磨琢终内朗。四海奋羽仪,清风久播驰。沈郁林难厕,青山翻易阻。回首望烟霞,谁知慕俦侣。飘然不系舟,为情自可求。若奉西园夜,浩想

笑语北潭晚,微寒入绮疏。雨声留篆雾,灯影跃潜鱼。病间欲疏酒,老便惟读书。喜君新隐地,山翠切吾庐。

升沉元有命,不大巧谋身。政使魁廷彦,兼能位谏臣。一时侪恶党,百世号憸人。所得都能几,风花瞬息春。

乱云迷远寺,入路认青松。鸟道缘巢影,僧鞋印雪踪。草烟连野烧,溪雾隔霜钟。更遇樵人问,犹言过数峰。

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新晴钟鼓暮楼台,人与清空两不埃。日已顿无宣子畏,云应全为退之开。夜凉河汉牛初渡,秋爽关山雁欲来。好向丰年作张主,未须松鼎煮丹胎。

道远频驰梦,情深只寄书。相逢俱泪下,翻似别离初。

江上秋来忆少年,龟肠尤觉病诗饕。调和索似三分酱,澒洞看如八斗糟。水怪重增风势恶,湘灵难禁雁声高。何当一雨洗烟月,为放清光归我曹。

花开岁岁复年年,病眼看花隔晚烟。春去明明红紫落,清风明月是春前。

一水横桥碧作弯,两山排闼以城环。寺居野色烟光外,春在人情物意间。点检花稍香浅浅,摩娑苔刻字斑斑。门前车马空来去,云自无心鸟自还。

厌直承明两建牙,更将义槩浃朝家。举杯珍重吾归矣,林下需君步软沙。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饮少尝遭大户嗤,病中全是独醒时。三年鲁望自怜赋,万祀渊明真止诗。破戒忽传云露法,赏心仍把雪梅枝。一杯未问长生事,先罥蛛尘药裹丝。

迥望场中百尺竿,趫材飞捷过跳丸。垂堂亦有千金子,不敢中衢徙倚看。

好友频相过,閒愁一笑忘。逶迤萧寺径,淡薄老僧房。饱饭溪山足,空门日月长。归来怀妙语,心地转清凉。

锄烟荷雨自村村,不惯高车入里门。石老只堪麋鹿伴,山寒未放蝶蜂喧。欲分桃李春何限,共话桑麻道转尊。但得诸公如卓鲁,晚菘早韭且窥园。

搔首推篷晓色新,雪花飘瞥大江滨。渔父醉,不收缗。白髭红颊玉为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