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

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
霜风可使吹黄帽,(舟人黄帽,土胜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
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

作品评述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无复龙山对孟嘉,
西来河伯意雄夸。
霜风可使吹黄帽,
(舟人黄帽,土胜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鲤鱼传尺素,
却将燕石报琼华。
何时得见悲秋老,
醉里题诗字半斜。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苏轼邀请朋友仲屯田一同农田耕作的情景,但由于大水的阻隔,无法相见。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意和赏析:
整首诗以写景和抒发情感为主线,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首先,诗的前两句“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隔两地,无法相见的情况。其中,“龙山”和“孟嘉”是地名,意指两地相隔遥远。而“河伯”则是水神的代称,暗示大水阻隔了两人的相聚。这种自然景物与人情的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霜风可使吹黄帽,樽酒那能泛浪花。”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霜风吹来,使得人们需要戴上黄色的帽子来保暖。而樽酒则暗指诗人准备的美酒,无法如水上的浪花一样自由流动。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进一步强调了大水的隔绝所带来的困扰。

随后的几句“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传递。诗人将自己写下的诗句和心意,寄托于鲤鱼和石头之间,希望能够传达给仲屯田。这种情感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厚意。

最后两句“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相聚的期盼。诗人希望尽快与仲屯田相见,一同共度晚年,醉饮诗酒,畅谈人生。这种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乡情怀和生活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诗人成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期盼。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以及含蓄而深情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情世态的敏锐触觉,被视为他诗歌创作中的精品之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蛮僧留古镜,蜀客寄新琴。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

伐蒲君父命,校者是吾雠。披直寺人耳,钥麑信有谋。

秀色娟娟,最宜雨沐风梳际。径幽香细。草滴青襟袂。一日才无,便觉生尘态。轩窗外。数竿相对。不减王猷爱。

大江何时来,齧我千步堤。居人念水至,前年拆鸡栖。浸淫势未已,老圃忧夏畦。青青五亩蔬,素沙黄卷泥。一朝失此利,岂饱盐与荠。纷然向我言,有叟其齿齯。使君幸静听,众论信可稽。去城今几许,坐视埤堄低。愿移象鼻东,复泻蟇颐西。汇为沸白潭,不入流丹溪。焉敢费使君,畚插

池北池南春水生,桃花深处好闲行。细思扰扰梦中事,何用悠悠身後名。

无穷烟海接空蒙,秦望稽山醉眼中。虹断已收千嶂雨,鹤归正驾九天风。渔舟容与横沙际,水鸟号鸣傍苇丛。兴尽还家忽三鼓,半轮残月斗杓东。

云收雾敛天风洁。显出玲珑月。形释心凝澄彻。亘古无圆缺。千潭现,寒光摄。洞济溟阳哲。仙丹炼就真欢悦。异日朝金阙。

閒里光阴趣渐长,下帘深护一炉香。游心华藏众香国,绝胜争名翰墨场。

客子漂摇万里程,北征情味似南征。小臣事主宁无罪,只作幽州谪吏行。

出山已不辨东西,新径多岐失故蹊。源里飘红无杂树,村中戴白有遗黎。略加蕝识认来路,似有茅茨遥隔溪。太守渔郎两痴绝,自迷岂解指人迷。

莫辞东路远,此别岂闲行。职处中军要,官兼上佐荣。野亭枫叶暗,秋水藕花明。拜省期将近,孤舟促去程。

纸窗低下火炉边,有底直人意若便。移疾何妨闲五日,放慵犹欲醉终年。平生亲友怀天末,谈笑妻儿在目前。谁似匡庐白居士,暮年华发洛阳仙。

棕床已自檠,野宿更何营。大海谁同过,空山虎共行。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

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谯城冬日白,涡水阴云霏。与尔经别地,相看泪湿衣。旅怀随雁尽,乡梦逆潮归。芳草他时满,令人宁久违。

昭陵永閟千年迹,定武相传几样碑。此是中原旧时本,石今焉往落东夷。君家何处得此纸,刻画烂然犹可喜。六丁神物好护持,更有诸君题姓字。

耳根静处水流村,眼界空时山在门。

一雨萧然洗睡昏,清晨屣履自开门。岂惟爽气生山袂,坐觉凉颸入发根。浦口鱼多来野鹤,林梢果熟下山猿。吾庐清绝君知否?钓雪寒江不足言。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

怒涛千里破空飞,洗尽青衫辇路泥。更惜秋风一帆足,南楼只在远山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