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金幼孜的《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其八)》
拼音和注音
liáng yān shēng bì lì , luò rì yìng jiān jiā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薜荔: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楚辞·离骚》:“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蘂。”王逸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蘂实也。”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木莲》。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九:“薜荔,蒲细,来计反,此译言饿鬼也。”《云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饿鬼名也。”
落日:(名)夕阳:~余晖。
金幼孜
不详
原诗
内苑消残暑,满池开藕花。
凉烟生薜荔,落日映蒹葭。
凤盖随丹辇,鸾笙载玉车。
西山浑咫尺,紫气接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