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移居北新桥彦质惠诗和答》

绣段轻投报苦迟,隔关那复共襟期。
艰虞敢自求安宅,懒慢欣知不入时。
王粲登楼初有赋,杜陵屏迹可无诗。
边声又逐秋风轻,谁有良筹动玉墀。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作品评述

移居北新桥彦质惠诗和答

绣段轻投报苦迟,
隔关那复共襟期。
艰虞敢自求安宅,
懒慢欣知不入时。
王粲登楼初有赋,
杜陵屏迹可无诗。
边声又逐秋风轻,
谁有良筹动玉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程公许所作,题为《移居北新桥彦质惠诗和答》。诗人以夫妻之间的离别和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困难和艰辛的勇敢追求,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感叹。

诗的开篇,诗人通过绣段轻投的意象,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期盼的迟延,暗示了离别之情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然而,他们相隔千里,隔着重重关隘,彼此的思念却依然如一,共同期待重逢的时刻。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敢于追求幸福和安宁的决心,尽管面临困境和艰难,但他仍然敢于争取自己的安居之地。然而,他也承认自己的懒散和迟疑,明白自己的行动已经与时代脱节。这里的"安宅"既有物质居所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宁静和安定。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及了王粲和杜陵这两位文人。王粲是指南朝文学家王粲,他登楼作赋,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和志向;而杜陵则是指杜甫,他却选择了隐居并不再写诗。通过这两位文人的对比,诗人暗示了自己对文学追求的矛盾心态,他既希望有作品流传后世,又感到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最后两句,诗人描绘了边境的声音随着秋风飘荡,意味着战火不断,边疆的局势动荡不安。他思索着如何在这样的时局下,找到一条通向权贵之地的良策,以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整首诗以离别和思念为线索,渲染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对美好生活和成就的向往。诗人通过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反思,表达了对困境和挫折的勇敢面对和追求,展现了对自我境遇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金陵道中》

    六国相排一局棋,岸头百草野烟微。树深啼鸟自相失,山静晚云犹未归。濡口潮回残照满,石城春尽乱花飞。周郎屈指图天下,谁道江南玉鱠肥。

  • 《次魏知元韵三首》

    江城半月从游乐,别去知君剩有诗。相望置邮三舍便,幸能时寄慰相思。

  • 《菩萨蛮》

    东风卷尽欺花雨。月明皎纸庭前路。月底且论诗。从教露湿衣。明朝愁入绪。各自东归去。后夜月明中。绿尊谁与同。

  •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赐午门观灯应制(二首·宣庙品第应制诗,以》

    鳌峰千仞郁嵯峨,万蜡荣春洽太和。明月只随仙仗转,红云偏近御筵多。旌旄影扬黄金阙,丝竹声翻《白雪》歌。万岁三呼频祝颂,醉归数问夜如何。

  • 《衲衣示众》

    一个闲身包万有,不能自把著针缝。众缘聚衲须微细,妙相庄严一大通。下下针锋无不实,条条线贯不空空。连天铺地山和水,一合圆成始脱笼。更有一般奇物处,岩前枯木笑春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